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9072发布日期:2024-04-08 13:56阅读:6来源:国知局
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其具有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弹簧元件,其中,壳体具有用于导入电导体的导体导入开口和用于容纳汇流排的汇流排容纳部。


背景技术:

1、电连接端子以许多实施方式已知。连接端子例如可以为了将导体连接到电路板上而构造为所谓的印刷端子,或者如在本专利申请的范围中那样构造为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例如零线汇流排连接。多年以来已知的这种连接端子主要具有螺纹接头,以便将导体以必要的接触力固定在汇流排上。此外,近年来也已知一些连接端子,在其中导体借助于拉力弹簧端子或者腿弹簧(schenkelfeder)连接到电流条处且连接端子借助于附加的弹簧元件插装到汇流排上且与其相连接。

2、由de 35 10 210 c2公知一种用于附接到汇流排上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具有大致u形的端子壳体。在端子壳体的两个侧部中分别构成有一个用于容纳汇流排的嘴状的切口。为了连接电导体和为了固定汇流排,在端子壳体中布置有弹簧,其具有基部和两个腿。其中一个腿在此设计为用于汇流排的保持腿,为此使其自由端向基部回弯,从而保持腿的自由端部在推到汇流排上之后弹性地贴靠在汇流排上并将连接端子锁止在汇流排上。第二腿能够借助于夹紧螺栓偏转,从而被导入的导体可以被夹紧在通过夹紧螺栓偏转的夹紧腿和汇流排之间。

3、在此不利的是,为了连接导体必须操作夹紧螺钉,这与提高的时间耗费相关联。此外,仅由保持腿的自由端部夹紧汇流排,从而当汇流排的厚度略小于在端子壳体中的侧部中的切口的相应宽度时,可能发生连接端子在汇流排上的倾斜。

4、de 201 20 811u1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其具有布置在壳体中的拉力弹簧和汇流排,所述拉力弹簧和汇流排共同形成用于穿过导体导入开口导入的导体的拉力弹簧接头。为了打开拉力弹簧,操作杆可枢转地在拉力弹簧上方布置在壳体中。为了接触汇流排,汇流排具有弯曲的u形区段,其形成用于汇流排的容纳区域。为了实现汇流排的尽可能可靠的接触,在汇流排的u形区段内附加地布置有弹簧件,通过其在上侧和下侧处弹性地围住汇流排。然而,这意味着连接端子的制造相对复杂,其中,对于汇流排和弹簧件存在增加的材料要求。

5、由de 10 2015 110 874 a1公知一种用于连接电导体与汇流排的连接端子,其中,在壳体中除了作为导体连接元件的腿弹簧和电流条之外还设置有可旋转的夹紧杆,通过该夹紧杆将插入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压向电流条。为了防止连接端子从汇流排上无意地取下,在壳体中布置有另一腿弹簧,其中,该腿弹簧的腿的自由端部以锐角贴靠在汇流排处。因此,通过自锁可防止或至少使连接端子从汇流排取下变得困难。由于有多个单独的部件,该连接端子也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并且此外还需要相对多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其中,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导体与汇流排的连接,其中,应确保连接端子可靠地固定在汇流排上。此外,连接端子的结构应该尽可能简单。

2、该目的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将电导体与汇流排连接的连接端子中实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中,所述壳体具有两个能运动地相互连接的壳体件,其中,在第一壳体件中构造有汇流排容纳部。弹簧元件具有一个基本上u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两个腿和一个连接区域,通过该连接区域使两个腿相互连接。在此,弹簧元件的第一腿布置在第一壳体件中,并且弹簧元件的第二腿布置在第二壳体件中。此外,第二腿具有一个用于形成用于要连接的导体的夹紧部位的夹紧腿。

3、优选地,弹簧元件的第一腿的一个区段沿着汇流排容纳部的基面延伸,从而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平放在第一腿的这个区段上。然而,原则上,为了使待连接的导体可与汇流排导电地连接,不需要使弹簧元件的第一腿直接接触汇流排。电连接主要通过导体与汇流排的直接接触实现。

4、弹簧元件的设置在第二壳体件中的第二腿的夹紧腿为此这样从第二腿弯曲,使得它朝汇流排容纳部的方向延伸。由此实现,夹紧腿的自由端部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一起形成用于要连接的电导体的夹紧部位。如果导体的去绝缘端部通过导体容纳部插入到连接端子的壳体中,那么导体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布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夹紧,由此建立在电导体和汇流排之间的期望的电连接。

5、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中,壳体具有两个能移动地彼此连接的壳体件,所以当壳体打开时,连接端子可以容易地在期望的部位处被插装或推到汇流排上。在两个壳体件关闭之后,连接端子于是固定在汇流排上或者汇流排的一区段布置在壳体中的汇流排容纳部中。为了使壳体在将连接端子插装到汇流排上之后保持在其关闭状态中,根据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在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之间构造卡锁装置,通过该卡锁装置将壳体保持在关闭状态中。在此,该卡锁装置例如可由彼此对应的卡锁元件形成,这些卡锁元件形成或布置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处。例如,在两个壳体件中的一个上可以构造相应的卡锁凸起,而在另一个壳体件上构造与此对应的卡锁缺口或具有相应开口的卡锁接片。

6、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通过在两个壳体件之间布置薄膜铰链或者使两个壳体件通过薄膜铰链相互连接,两个壳体件以能移动的方式相互连接。在通常由塑料制成的壳体中,薄膜铰链也可以简单地例如以注塑制造。两个壳体件原则上可以大小不同。然而优选地,壳体基本上在中间分开,从而两个壳体件至少近似一样大。弹簧元件则也相应地基本上以相同份额设置在第一壳体件中或第二壳体件中。

7、为了使连接端子在插到汇流排上之后在汇流排上保持在其所希望的位置上并且不会无意地滑动,优选这样选择夹紧腿的长度,使得夹紧腿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通过设置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克服其弹簧力略微偏移。由此汇流排不仅保持在汇流排容纳部中,而且通过在夹紧腿的端部和汇流排之间的摩擦也防止了连接端子沿着汇流排的不希望的滑动。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壳体也通过以下方式保持在其关闭位置,即,使第一腿和第二腿分别均具有卡锁腿,其中,两个卡锁腿彼此定向,使得它们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彼此卡锁。通过在两个腿上构造卡锁腿,由此形成自钩锁的弹簧。

9、在壳体的打开状态下,弹簧元件处于其松弛状态,在该松弛状态下,两个腿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的关闭状态下的距离,在该关闭状态下,两个腿克服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被略微压到一起。为了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下实现两个卡锁腿之间的期望的卡锁,在两个卡锁腿的自由端部上分别构造至少一个卡锁钩。如果壳体关闭,则两个卡锁腿的彼此对应的卡锁钩彼此钩住,由此不仅将弹簧元件保持在其张紧位置中而且将壳体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中。

10、如开头所述,为了连接电导体,必须将其去绝缘的端部通过导体导入开口导入到壳体中,使得导体的端部可以由接触腿的自由端部压向汇流排。为了使待连接的导体向夹紧部位的插入不会受到分别从两个腿弯曲的卡锁腿的不利影响,并且同时两个腿可以具有足够的长度,至少一个卡锁腿具有开口,待连接的导体可以穿过该开口。原则上,开口可以仅形成在两个卡锁腿中的一个中,或者两个卡锁腿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在壳体的关闭状态中它们一起形成用于导体的开口。刚性的导体或设有芯线端部套筒的导体于是可以简单地穿过壳体中的导体导入开口和弹簧元件中的开口插入,其中,导体于是偏转夹紧腿并且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压向容纳在汇流排容纳部中的汇流排。

11、为了实现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上也可以连接柔性导体,需要在导入导体之前借助于操作元件克服其弹簧力使夹紧腿偏移。为此,在第二壳体件中构造操作开口并且在弹簧元件的第二腿中在夹紧腿的背离连接区域的侧上构造缺口。由此可以将例如可以是螺丝刀尖端的操作元件穿过操作开口和缺口插入,然后使夹紧腿偏移并因此使其自由端部从汇流排上抬起,从而可以将柔性导体的去绝缘端部插入至夹紧部位。如果将螺丝刀的尖端从连接端子中拉出来,则夹紧腿弹回,由此柔性导体由夹紧腿的自由端部压向汇流排并且由此接触该汇流排。

12、代替使用单独的操作元件,在第二壳体件中也可以可枢转地设置操作杆或可滑移地设置操作按钮。操作杆或操作按钮于是这样设计和布置,即它可以被带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夹紧腿通过操作杆或操作按钮偏转至使得柔性导体可以被导入夹紧部位中的程度。

13、如果要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再次从汇流排上取下,那么为此必须打开壳体。如果壳体在关闭状态中的锁定仅通过构造在两个壳体件之间的卡锁装置实现,则仅须用手或借助于工具松开该卡锁装置。

14、如果至少也通过在弹簧元件的两个腿上弯曲的卡锁腿将两个壳体件锁定在关闭状态中,则需要松开两个卡锁腿的锁止。为此,同样可以将操作元件,例如螺丝刀的尖端穿过第二壳体件中的操作开口和弹簧元件的第二腿中的缺口插入,其中,然后借助操作元件使第二腿的卡锁腿这样偏转,使得解除两个腿的卡锁腿之间的卡锁。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此在第二腿的卡锁腿上构造有用于操作元件的贴靠区段,操作元件的端部、即例如螺丝刀的尖端可以贴靠在该贴靠区段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