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4181发布日期:2023-12-21 20:0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牵引、电力、航空航天以及重型工业装备等领域的大功率设备逐渐朝着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小体积和轻重量发展,而传统的电工电子设备已难以满足某些特殊应用场合轻量化和小型化的需求。一般地,电工电子设备的体积与设备容量成正比,与设备工作频率成反比,现阶段实现电工电子设备的中频化已成了最重要的设计思路,中频化不仅可以减小变流器的尺寸和重量,从而增加设备的功率密度和性价比,而且还可以极大的提高瞬时响应速度。

2、中频化可以降低元器件的体积和重量,有效提高功率密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电磁感应现象造成的中频场合对产品性能影响更加突出问题。对于使用在中频电路中的电流连接器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根据集肤效应原理,交流电阻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大而提高,提高设备工作频率将造成交流损耗的增加;第二设备体积减小,有效散热面积也会相应减小,功率密度增加,温升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连接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式连接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电连接器的提高设备工作频率将造成交流损耗的增加以及设备体积减小,有效散热面积也会相应减小,功率密度增加,温升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的问题。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冷式连接器,其中,所述风冷式连接器包括插座部,包括插孔组件,所述插孔组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插头部,与所述插座部插接,所述插头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插针组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插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插针组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在第一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三通口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气源,所述第三通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头,用于连接线缆。

3、优选地,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本体、第一绝缘体、第一密封构件、压接套和空心螺栓,所述第一绝缘体套设于所述插针本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绝缘体之间;所述插针本体的中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插针本体的第一端面对所述插孔组件,所述压接套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压接套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空心螺栓与所述插针本体的第二端连接。

4、优选地,所述插孔组件包括插孔本体、第二绝缘体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插孔本体的第一端形成为套筒端,所述套筒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对接,所述插孔本体的第二端形成为插舌端,所述套筒端与所述插舌端的连接处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体套设于所述插孔本体,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插孔本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之间。

5、优选地,所述插孔组件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套设于所述插孔组件,所述第三壳体的外周侧形成有固定板,所述第三壳体的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形成有防错孔位;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对所述第三壳体的端部形成有防错键。

6、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弯套筒和转接套筒,所述弯套筒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三通口,所述转接套筒与所述第三通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转接套筒与所述弯套筒连接,所述压接套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转接套筒的内部,所述线缆穿设转接套筒与所述压接套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流通空腔,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流通空腔,所述第一流通空腔和所述第二流通空腔均连通所述第二通口。

8、优选地,所述插针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插针本体在第三方向上还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空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流通空腔和所述第二通孔。

9、优选地,所述插针组件还包括连接螺帽,所述连接螺帽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插座部与所述插头部插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螺帽的第一端部分套设于所述插座部。

10、优选地,所述连接螺帽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跳动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侧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位,所述跳动组件抵接所述抵接位,所述跳动组件包括挡圈、卡簧和波纹弹簧,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卡簧卡设于所述挡圈,所述波纹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波纹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抵接位和所述挡圈。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凸出形成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口;所述连接口的外周侧形成有锥形连接结构。

12、根据本发明的风冷式连接器,可以通过连接外部气源,实现对连接器内部的元件进行风冷式散热,使冷却气体可以直接从该风冷式连接器的内部流动,以增强该风冷式连接器的散热能力,进而达到同等体积下有效提高载流能力;通过开设有第一通孔的插座部和开设有第二通孔插头部的配合,组成了内部用于冷却气流流通的流道,达到了同等体积下有效提高载流能力,可以满足小尺寸、低重量下的中频大电流传输要求。

13、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式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本体、第一绝缘体、第一密封构件、压接套和空心螺栓,所述第一绝缘体套设于所述插针本体,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绝缘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组件包括插孔本体、第二绝缘体和第二密封构件,所述插孔本体的第一端形成为套筒端,所述套筒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对接,所述插孔本体的第二端形成为插舌端,所述套筒端与所述插舌端的连接处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组件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套设于所述插孔组件,所述第三壳体的外周侧形成有固定板,所述第三壳体的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形成有防错孔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弯套筒和转接套筒,所述弯套筒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三通口,所述转接套筒与所述第三通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转接套筒与所述弯套筒连接,所述压接套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转接套筒的内部,所述线缆穿设转接套筒与所述压接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流通空腔,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流通空腔,所述第一流通空腔和所述第二流通空腔均连通所述第二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插针本体在第三方向上还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通空腔和所述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还包括连接螺帽,所述连接螺帽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插座部与所述插头部插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螺帽的第一端部分套设于所述插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帽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跳动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侧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位,所述跳动组件抵接所述抵接位,所述跳动组件包括挡圈、卡簧和波纹弹簧,所述挡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卡簧卡设于所述挡圈,所述波纹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波纹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抵接位和所述挡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凸出形成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式连接器,风冷式连接器包括插座部,包括插孔组件,插孔组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插头部,与插座部插接,插头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插针组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插针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插针组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壳体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在第一方向上连通,第三通口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连通,第一通口连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口连接第一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第三通口连接第二接头,用于连接线缆。该风冷式连接器通过插座部和插头部的配合,组成了风冷流道有效提高载流能力,满足中频大电流传输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党帅涛,秦慧明,杜店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光电华亿(沈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