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1141发布日期:2024-01-16 12:0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封装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1、集成电路芯片是一种包含着数十亿个微小元器件的电子器件,它们被精密地定位和加工在一块小小的硅片上,以实现微小化、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优异特性,集成电路芯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计算机、手机、相机和各种传感器等,它是现代技术的核心,也是当前数字化产业的标志之一。

2、封装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封装也可以说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它不仅起着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并且起到规格通用功能的作用,现有的封装装置在封装过程中,其封装模具往往能够放置两组或多组芯片板,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封装装置的工作效率。

3、现有的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将芯片板放入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继而将通过外接管将材料输送到上模块与下模块所组成的模腔内部,等待冷却成型,成型后取下封装芯片体,继而通过裁切刀将两组芯片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切断,继而得到单独封装完成的芯片,但这种封装装置在封装完成后,两组封装芯片裁切所剩材料会残留在下模块中部,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清理而这一清理过程较为耗费时间,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且现有的封装装置往往要通过拿取上模块,进行裁剪,从而取出成品芯片,继而清理残留物,整体工作流程较为繁琐,不利于进行成批量快速操作,难以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芯片的集成电路封装装置,包括上模块,所述上模块一端活动安装有活动管,且活动管一端安装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两侧安装有活动板,且活动板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活动安装有转轴,且连接杆与活动板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上模块一端设置有下模块,且下模块内部活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刀片,且横杆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刀片,所述横杆一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安装有钢索,且隔板与横杆之间通过钢索相连接,所述下模块两侧开设有下模腔,且下模腔一侧开设有通流槽,所述下模块两侧开设有供连接杆活动的空槽。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横杆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通过上移活动管,从而使得活动板运动,继而挤压横杆使其进行位移,在横杆进行位移时能够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位移,从而对冷却完成的芯片体连接处进行切割,将物体进行分段切割,同时横杆的位移使得钢索与滑轮活动,从而将隔板拉动,当隔板移动时,放料槽开启,被分段切割的物料能够落到放料槽内部,完成对物料的收集,简化操作流程,当物料冷却完成后即可对芯片连接处进行切割,避免物料整体较长,难以进入放料槽内部,同时可能会在物料下落过程中出现卡住的问题,更加便于排放废料,同时能够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现内部切割,能够增强整体工作安全性。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流槽一端开设有放料槽,且放料槽一端活动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与下模块之间为滑动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放料槽与拉板,能够使得被切割的残料经过放料槽落到拉板表面,能够对残料进行收集,避免人力收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在拉动拉板时能够更加省力。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块一端固定安装有螺纹块,所述活动管一端活动安装有转块,且转块内部开设有与螺纹块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活动管与转块之间为转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纹块与转块,当活动管需要固定时,转动转块,使得转块内部的螺纹槽与螺纹块相配合,从而使得活动管能够得到固定,保证放料稳定,避免出现活动管晃动,放料不均匀的问题。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刀片一侧设置有挡块,且挡块一侧安装有第一弹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块,使得第二刀片在无需使用时能够受到挡块的遮挡,在保证放料过程中,第二刀片不会接触到物料,保证第二刀片的整洁度,同时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柱内部开设有与通流管相配合的空槽,所述横杆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通流管相匹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的空槽与凹槽,在维持工作稳定的同时,保证各部件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同时能够保证物料进行正常输送,且更加容易成型。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柱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与活动管相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二弹簧,使得活动管在活动完成后第二弹簧能够为活动管提供自动复位的力,避免活动管无法自动复位且复位所需的力过大,给工人增加工作强度的问题。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块两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柱,所述下模块两侧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与定位柱相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柱与定位槽,使得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安装能够更加便捷,同时能够起到相互限位的作用,使得整体更加稳定。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板中部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两端与上模块为转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杆,使得活动板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受到固定杆的限位作用,避免活动板在转动过程中位置出现偏移。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索一侧设置有滑轮,且滑轮与下模块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隔板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横杆两侧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与第二刀片为对立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索,与滑轮,在横杆的移动过程中能够使得隔板发生位移,同时降低运动强度,防止拉动过程中需要过大的力,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使得横杆在运动完成后能够进行自动复位,避免无法复位,从而难以进行后续正常工作的问题。

20、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设置横杆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通过上移活动管,从而使得活动板运动,继而挤压横杆使其进行位移,在横杆进行位移时能够带动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位移,从而对冷却完成的芯片体连接处进行切割,将物体进行分段切割,同时横杆的位移使得钢索与滑轮活动,从而将隔板拉动,当隔板移动时,放料槽开启,被分段切割的物料能够落到放料槽内部,完成对物料的收集,简化操作流程,当物料冷却完成后即可对芯片连接处进行切割,避免物料整体较长,难以进入放料槽内部,同时可能会在物料下落过程中出现卡住的问题,更加便于排放废料,同时能够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现内部切割,能够增强整体工作安全性;

22、2、本发明通过设置放料槽与拉板,当残留的物料被切割进入放料槽内时,能够落到拉板上,当积累一定数量的残料时,通过拉动拉板即可实现对物料的清理,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清理,且更加节省操作时间,简化操作步骤,无需每一次裁剪完成后就进行收集清理操作;

23、3、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槽与限位块,当活动管下移时能够使得限位块进入限位槽,使得活动管得到固定,当活动管得到固定时,外接管能够与活动管稳定连接,外接管输料时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活动管固定不稳导致外接管输料出现晃动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