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3786发布日期:2024-01-06 23: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供及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国内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智能化及自动驾驶出现,导致整车的用电器也相应的增加,需要蓄电池提供更多的能量。导致目前现有的普通铅酸电池普遍使用时间短,所有市场上迫切希望开发一款满足现代新能源汽车的12v铅酸电池。

2、现有常规的普通铅酸蓄电池结构,采用富液式设计,极板上方需要有电解液存储空间,并且集群的装配属于松装配,通蓄电池在实际应用时反馈,蓄电池使用时间短,主要的失效模式是正极板活性物质软化脱落造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的隔墙,多组所述隔墙将壳体空腔分隔成多组放置腔;

3、极群组,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

4、排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每组放置腔的上方,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排气壳以及设置于排气壳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排气壳空腔由下至上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顶部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第二腔体内,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移动件相适配的连通孔,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直径大于移动件的进气孔,所述移动件表面设置有将进气孔密封的密封板,所述移动件表面并位于密封板与固定板之间缠绕有弹簧,所述放置腔内的压力推动移动件向上移动挤压弹簧,控制进气孔打开以及连通孔密封。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件包括固定杆以及设置于固定杆顶部的顶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顶杆的直径小于固定杆,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与固定杆相适配且大于顶杆的直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顶部连通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周向表面设置有多组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出气孔,所述顶杆延伸至凸起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将出气孔密封的固定盘。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环形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壳体侧壁并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连接管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

8、所述极群组包括多组正极板、多组负极板以及设置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agm隔板,所述负极板和正极板交错设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极群组还包括与正极板连接的正极汇流排以及与负极板连接的负极汇流排,所述正极汇流排与所述负极汇流排上均设置有与正极板或负极板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对焊件。

10、所述agv隔板的表面积大于正极板或负极板的表面积。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利用隔墙将壳体分隔成多组放置腔,使得每组放置腔内具有一定的装配压力,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可以延长蓄电池使用时间,同时采用排气组件,为了避免放置腔内部压力过大,导致壳体发生形变的问题,当放置腔内的压力大于设计的装配压力时,即放置腔的压力大于弹簧的压力时,会推动移动件带动密封板向上移动,同时挤压弹簧,使得进气孔打开并且连通孔关闭,使得气体进入到第一腔体内暂时存储,当第一腔体内的气压与弹簧的弹力之和大于放置腔内的压力时,弹簧推动密封板带动移动件向下移动,将进气孔关闭,同时将连通孔打开,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气流通过连通孔缓慢进入到第二腔体中,气体从第二腔体内排出。



技术特征:

1.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包括固定杆(24)以及设置于固定杆(24)顶部的顶杆(23),所述固定杆(24)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顶杆(2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顶杆(23)的直径小于固定杆(24),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与固定杆(24)相适配且大于顶杆(2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顶部连通设置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周向表面设置有多组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出气孔(221),所述顶杆(23)延伸至凸起(2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将出气孔(221)密封的固定盘(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上开设有环形的储液槽(211),所述储液槽(21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连接管(212),所述连接管(212)的一端贯穿壳体(10)侧壁并延伸至壳体(10)外部,所述连接管(212)延伸至壳体(10)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组包括多组正极板(30)、多组负极板(31)以及设置在正极板(30)与负极板(31)之间的agm隔板(32),所述负极板(31)和正极板(30)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组还包括与正极板(30)连接的正极汇流排(33)以及与负极板(31)连接的负极汇流排(34),所述正极汇流排(33)与所述负极汇流排(34)上均设置有与正极板(30)或负极板(31)沿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对焊件(3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agv隔板(32)的表面积大于正极板(30)或负极板(31)的表面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AGM蓄电池,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的隔墙,多组所述隔墙将壳体空腔分隔成多组放置腔;极群组,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排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每组放置腔的上方,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排气壳以及设置于排气壳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所述排气壳空腔由下至上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移动件,本发明利用隔墙将壳体分隔成多组放置腔,使得每组放置腔内具有一定的装配压力,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可以延长蓄电池使用时间,同时采用排气组件,为了避免放置腔内部压力过大,导致壳体发生形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侯克猛,周超峰,郑旭,张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