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及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0244发布日期:2024-01-06 23:3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及其模块,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使从电极组件引出的多个未涂覆接线片连接到电极端子的可再充电电池及其模块。


背景技术:

1、不同于原电池,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重复地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作用于驱动诸如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的电源。

2、例如,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用于充放电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的壳体、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以及电连接到电极组件以将其电极组件引出到盖板外部的电极端子。

3、电极组件的未涂覆接线片连接到集流构件,并且集流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通过在盖板的内侧处将铆接部焊接到集流构件,将铆接部插入到盖板的端子孔中穿过垫圈而引出至外部,并且从盖板的外侧将板端子结合到铆接部来形成电极端子。

4、结果,电极端子的结构在盖板的端子孔周围变得复杂,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的构成元件的数量增加,并且构成元件所需的空间增大。这样的结构、构成元件以及空间需求导致可再充电电池的重量增加、制作成本增加、单电池高度增加以及空间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简化在盖板的端子孔周围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并减少连接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的构成元件的数量的可再充电电池。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降低重量和制造成本、降低单电池高度并改善空间利用率可再充电电池。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3、技术方案

4、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通过在隔膜的相对侧处设置具有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接线片的电极而形成;壳体,被构造为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注塑成型到盖板的端子孔中以连接到未涂覆接线片;其中,电极端子包括被构造为突出到盖板的外部的外部端子部、设置在盖板内以连接到未涂覆接线片的内部端子部、以及被构造为连接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并且设置在端子孔中以通过成型树脂材料绝缘的连接部。

5、端子孔可以在盖板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第一间隙,并且可以在与宽度方向相交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大于第一间隙的第二间隙以与电极端子间隔开。

6、电极端子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间隙的厚度,并且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二间隙且大于所述厚度的宽度。

7、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形成。

8、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可以分开形成,并且连接部可以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堆叠并焊接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来形成。

9、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

10、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厚度t11。

11、连接部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的总厚度(2×t11)。

12、成型树脂材料可以将外部端子部的处侧端部和内部端子部的外侧端部密封在端子孔的外侧,并且可以将外部端子部的内侧端部和内部端子部的内侧端部密封在端子孔的内侧。

13、外部端子部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厚度t1,内部端子部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t2。

14、连接部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外部端子部的第一厚度和内部端子部的第二厚度的总厚度(t1+t2)。

15、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可以一体地形成,并且连接部可以通过外部端子部的第一厚度和内部端子部的第二厚度形成台阶,以在与盖板的平面相交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16、成型树脂材料可以将外部端子部密封在端子孔的外侧,可以将内部端子部密封在端子孔的内侧,并且可以将台阶密封在盖板的厚度范围内。

17、连接部还可以在台阶的上部处形成凹槽。

18、成型树脂材料还可以将凹槽密封在盖板的厚度范围内。

19、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单电池和一个第二单电池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单电池由可再充电电池形成,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被构造成突出在盖板的外部的外部端子部、设置在盖板的内部以连接到电极组件的内部端子部、以及被构造为连接外部端子部和内部端子部并且设置在盖板的端子孔中通过成型树脂材料绝缘的连接部,并且每个单电池设置在盖板的宽度方向上,其中,第一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朝向第二单电池横向弯曲,并且第二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朝向第一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的上侧弯曲,从而焊接到彼此。

20、端子孔可以形成有沿盖板的宽度方向的的第一间隙,并且可以形成有沿与宽度方向相交的长度方向的的大于第一间隙的第二间隙,以与电极端子间隔开。

21、第一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和第二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可以具有沿宽度方向的小于第一间隙的厚度,并且可以具有沿长度方向的小于第二间隙且大于所述厚度的宽度。

22、有益效果

23、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内部端子部连接到电极组件,外部端子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内部端子以突出到盖板的外部,并且通过成型树脂材料使连接部绝缘。因此,能够简化电极组件的在盖板的端子孔周围的结构,并且能够减少连接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的构成元件的数量。因此,可以降低可再充电电池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24、此外,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减小盖板的内表面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单电池高度并改善了空间利用率。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通过弯曲并焊接第一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和第二单电池的外部端子部以将外部端子部彼此电连接来形成,因此不需要用于连接电极端子的附加汇流条。因此,由于不使用汇流条,所以可以减小模块的总高度。

25、由于连接内部端子部和外部端子部的连接部由内部端子部的一侧的厚度和外部端子部的一侧的厚度而形成为不同厚度,并且大面积地附于填充在端子孔中的成型树脂材料,所以能够提供耐受可能施加在其上的外力和撞击的强的抵抗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外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外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成型树脂材料在所述端子孔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端子孔的外侧密封所述外部端子部的外侧端部和所述内部端子部的外侧端部,并且在所述端子孔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端子孔的内侧密封所述外部端子部的内侧端部和所述内部端子部的内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外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外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之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成型树脂材料在所述端子孔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端子孔的外侧密封所述外部端子部,在所述端子孔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端子孔的内侧密封所述内部端子部,并且在所述盖板的厚度范围内密封所述台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在所述台阶的上部处的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成型树脂材料在所述盖板的所述厚度范围内进一步密封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外部端子部和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端子孔的所述相应的一个端子孔内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部分地叠置来限定所述连接部,沿着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垂直的方向叠置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端子孔中的所述相应一个端子孔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外部端子部和所述内部端子部在所述连接部内彼此直接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简化了在盖板的端子孔周围的电极组件的结构,并且减少了连接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的构成元件的数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在隔膜的相对侧处具有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接线片的电极;壳体,被构造为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两个电极端子,被注塑成型到盖板的端子孔中以分别连接到未涂覆接线片;以及成型树脂材料,在端子孔中的相应一个端子孔中围绕连接部,两个电极端子中的每个包括:外部端子部;内部端子部;和连接部。

技术研发人员:金重宪,金刚煜,金伯建,李旭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SDI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