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封装膜层及LED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7515发布日期:2023-12-06 14: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电转换封装层及发光二极管制造封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封装膜层及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1、蓝色led芯片搭配黄绿荧光材料可以实现白色光显色方案,而目前的led灯珠多采用硅胶中直接掺杂荧光粉形成密封胶或者密封模制片,然后再将蓝色led芯片进行密封,实现白色led封装结构。但是,该种封装结构容易导致光的出射集中在中间区域,致使远离芯片中间区域的位置出现出光强度较弱,造成出光均匀性不够,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硅胶易老化变质,该变质的硅胶会呈现黄色,这会是的混光后的光线出现色彩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易老化的led封装膜层,该封装膜层可以防止色彩失真,且能够实现充分的混光,使得发光区域的光强度均匀、发光面积较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led封装膜层,其包括:

4、透明导光体,所述透明导光体为平面结构,包括上下依次叠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一层为第一齿轮,第二层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共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齿轮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尺寸;

5、密封层,包覆所述透明导光体的底面和侧面,但是所述密封层的顶面与所述透明导光体的顶面齐平;

6、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具有n1个锯齿且具有第一外切圆,所述第一外切圆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齿轮具有n2个锯齿且具有第二外切圆,所述第二外切圆的半径为r2,其中,n1/n2=a•r1/r2,a的取值范围是0.8-1.4。

7、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其中,n1≥6,r1≥200微米。

8、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锯齿均为倒角结构。

9、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齿轮的锯齿具有第一长度h1,所述第二齿轮的锯齿具有第二长度h2,其中,h2大于h1。

10、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透明导光体内具有荧光材料,和/或,所述密封层内具有荧光材料。

11、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荧光材料为黄绿色荧光粉。

12、上述led封装膜层,将透明导光体和密封树脂材料复合,可以防止密封树脂老化造成的颜色偏差,且可以使得出光的高亮度区域较宽,其可以防止相邻led芯片之间出现暗区。特别的,透明导光体为双层的透明陶瓷材料,其上层和下层具有不同的尺寸,且我司特别研究了关于其锯齿数量和上下层的半径之间的特殊关系,发现在n1/n2=a·r1/r2,a的取值范围是0.8-1.4时,可以实现较好的白色出光均匀度,且出光亮度较为均匀。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ed封装结构,其包括led芯片和上述的led封装膜层,其中,所述led芯片嵌入于所述密封层中,且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体正下方,且相较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led芯片的上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齿轮。

14、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led芯片具有电极,所述电极从所述密封层的底层露出。

15、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led芯片的顶面距离所述透明导光体的底面的距离为h1,h1大于等于300微米,且h1小于等于1200微米。

16、采用上述封装膜层的led封装结构,可以通过密封层或者透明导光体的荧光粉实现蓝色led的混光,实现白色出光。并且特别的,所述led芯片的顶面距离所述透明导光体的底面的距离为h1,h1大于等于300微米,且h1小于等于1200微米。如此可以保证蓝色led芯片的光可以最大程度的经由荧光粉进行混光,以及透光透明导光体进行光的发散以实现光的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led封装膜层,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特征在于,

7.一种led封装结构,其包括led芯片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led封装膜层,其中,所述led芯片嵌入于所述密封层中,且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透明导光体正下方,且相较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led芯片的上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封装膜层及LED封装结构,其将透明导光体和密封层复合,可以防止密封树脂老化造成的颜色偏差,且可以使得出光的高亮度区域较宽,其可以防止相邻LED芯片之间出现暗区。特别的,透明导光体为双层的透明陶瓷材料,其上层和下层具有不同的尺寸,且我司特别研究了关于其锯齿数量和上下层的半径之间的特殊关系,发现在n1/n2=A·R1/R2,A的取值范围是0.8‑1.4时,可以实现较好的白色出光均匀度,且出光亮度较为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瞿澄,陈文娟,李雍,王怀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化芯显示科技开发(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