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相器和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92951发布日期:2023-12-27 02:2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相器和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移相器和天线。


背景技术:

1、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天线作为关键的网络设备之一,其电性能指标和产品稳定性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2、辐射单元,移相器和馈电网络是基站天线中三大核心组件。其中,移相器用于通过改变电相位幅度,实现对天线辐射下倾角的调节,因此移相器的设计是影响基站天线户外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现有技术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移相器需要通过线缆进行各部件间的电连接,线缆的大量使用,不利于降低成本、简洁布置和节省空间,并且外部线缆长度较长,会增加损耗,影响天线增益,降低信号强度。另一方面,移相器的连杆从移相器的端部伸出,并在可移动方向上连接传动部件,导致天线在长度方向上占据空间过大,加大了基站天线的整体布局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相器和天线,不仅实现了去线缆化,能够有效提高移相器的组装布置便携性、成本控制以及天线的增益,而且该结构大幅缩短了移相器的长度,有助于节省空间,降低基站天线的整体布局难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移相器,包括:

3、腔体,由盖板、底板和侧板围成;所述腔体包括至少一个腔室;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腔室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槽;

4、至少一个移相子单元,一一对应设于所述至少一个腔室中;所述移相子单元,包括移相器电路板、至少一个介质滑块和至少一个连杆;其中,所述移相器电路板定位在相应腔室中,所述介质滑块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可移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介质滑块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移相器电路板上的总线线缆连接端,设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

5、传动转接件,设于所述腔体外,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腔室的安装槽与相应连杆可拆卸连接。

6、可选地,所述移相器电路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介质滑块通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可移动连接,以使所述介质滑块,沿所述可移动连接对应的可移动方向运动。

7、可选地,所述连杆的材料为第一介电材料;

8、所述连杆开设有开口朝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沿所述可移动方向;

9、所述移相器电路板,包括总线区域和分支线路区域;所述移相器电路板插入所述连杆的通槽,且所述通槽的槽壁覆盖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总线区域。

10、进一步可选地,在所述可移动方向上,所述连杆的通槽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线区域的长度与所述导向槽的长度之和,以使在移相过程中,所述通槽覆盖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总线区域。

11、可选地,所述移相子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介质滑块;所述连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用以跨接相邻两个介质模块;

12、所述介质滑块的两个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可移动方向布设有两个第一连接结构;

13、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卡接设置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一个为导向柱,另一个为固定卡扣。

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介质滑块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可移动方向位于所述介质滑块的内侧;

15、所述连杆,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对应的介质滑块卡接,且与相邻的连杆抵接,以使所述总线区域被所述连杆覆盖;

16、所述第二连杆,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卡接设置的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中,一个为导向柱,另一个为固定卡扣。

17、可选地,所述介质滑块,包括第一子构件和第二子构件;所述第一子构件位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一侧,且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二子构件位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另一侧,且设有相应的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子构件的导向柱穿过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子构件的固定卡扣卡接。

18、可选地,所述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将所述腔体分为至少两个腔室;所述腔体的盖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匹配的定位槽;

19、所述移相器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开口向下的至少两个插槽,所述至少两个插槽之间设有连接部;

20、所述连接片穿过所述连接孔,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卡接,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插槽一一插接所述至少两个腔室中的移相器电路板且形成焊接。

21、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沿所述可移动方向布置的中间区域和端部区域;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中间区域。

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的天线,包括:反射板、辐射振子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移相器;所述移相器设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所述辐射振子组件设于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所述移相器与所述辐射振子组件电连接。

23、本申请的一种移相器和天线,通过在移相器腔体的底板上开设安装槽,腔体外的传动转接件通过安装槽与所有腔室内的连杆可拆卸连接,使得连杆在腔体内部移动,传动转接件可安装在腔体侧边。即,连杆不需要从腔体端部伸出,也不需要在腔体长度方向上布置传动转接件,从而大幅缩短了移相器的长度,有助于节省空间,降低基站天线的整体布局难度。并且,通过将移相器电路板上的总线线缆连接端,设于移相器电路板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而不需要在移相器电路板中部连接线缆,并引至端部,使得外部线缆使用量少,能够降低成本,且有利于简洁布置、节省空间,还通过缩短外部线缆长度,可减少损耗,提高天线增益,有助于保障信号强度。

24、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介质滑块通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移相器电路板可移动连接,以使所述介质滑块沿所述可移动连接对应的可移动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材料为第一介电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移动方向上,所述连杆的通槽的总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总线区域的长度与所述导向槽的长度之和,以使在移相过程中,所述通槽覆盖所述移相器电路板的总线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子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介质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滑块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可移动方向位于所述介质滑块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滑块,包括第一子构件和第二子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将所述腔体分为至少两个腔室;所述腔体的盖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匹配的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沿所述可移动方向布置的中间区域和端部区域;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中间区域。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辐射振子组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所述移相器设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所述辐射振子组件设于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所述移相器与所述辐射振子组件电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移相器和天线,移相器包括腔体、至少一个移相子单元和传动转接件。腔体由盖板、底板和侧板围成;腔体包括至少一个腔室;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移相子单元一一对应设于腔室中;移相子单元包括移相器电路板、介质滑块和连杆。移相器电路板定位在相应腔室中,介质滑块与移相器电路板可移动连接;连杆与介质滑块可拆卸连接;移相器电路板上的总线线缆连接端,设于移相器电路板的一端。传动转接件,设于腔体外,并通过腔室的安装槽与相应连杆可拆卸连接。由此,不仅实现了去线缆化,能够有效提高移相器的组装布置便携性、成本控制以及天线的增益,而且大幅缩短了移相器的长度,有助于节省空间,降低基站天线的整体布局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孟奇,陈后生,胡素衡,陆智明,唐华,吴天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纬度天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