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03852发布日期:2024-01-16 11:3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池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的结构包括电池槽,电池槽包括相互盖合的槽体和槽盖,电池槽内设有极群,极群包括若干相互交错叠放的正、负极板,极群中所有正极板的正极耳由正极汇流排串联,所有负极板的负极耳由负极汇流排串联,相邻极群之间的正、负极汇流排由铅过桥进行串联,位于两端的一个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上分别设有伸出槽盖的正、负端极柱。

2、在电池完成铸焊后,电池的极柱常由于搬运转移造成偏斜,影响后续密封圈和合盖的装配。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后续密封圈和合盖的自动化装配,通常需要人工手动调整极柱的位置,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用人成本以及工人的工作强度。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为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包括电池输送机构;所述电池输送机构上并排装设有一对夹持定位机构;一所述夹持定位机构远离另一夹持定位机构的一侧竖直装设有提拉机构;所述提拉机构上水平装设有第一移位机构;所述第一移位机构上装设有第一校位件;两所述夹持定位机构之间竖直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水平装设有第二移位机构;所述第二移位机构上装设有第二校位件。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输送机构包括一对并排设置的侧撑梁;两所述侧撑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并排设置的辊筒;两所述辊筒之间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定位机构包括一对分别竖直固定于两侧撑梁上边缘处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的相对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第一气缸;两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贯穿两支撑板并均水平固定有夹持板条;两所述夹持板条的相对内侧面均垂直设置有定位凸;两所述定位凸分别设置于两夹持板条相离的一端部上。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提拉机构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两侧撑梁相对外侧面的第一支座;两所述第一支座的上部均竖直固定有第一支柱;两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安装板条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条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条并与第一移位机构相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移位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二气缸输出端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水平固定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伸缩方向与电池输送机构的输出方向平行设置。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校位件包括水平固定于第三气缸输出端的活动板条;所述活动板条与第一安装板条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板条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一对呈u型结构的校位框。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两侧撑梁相对外侧面的第二支座;两所述第二支座的上部均竖直固定有第二支柱;两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板条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条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安装板条并与第二移位机构相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移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于第四气缸输出端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一对第五气缸;两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端均与电池输送机构的输出方向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端均固定有传动座;两所述传动座设置于两第五气缸之间。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校位件包括一对分别水平固定于两传动座下部的安装柱;两所述安装柱均与第二安装板条平行设置;两所述安装柱的相对内侧面均竖直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校位槽。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通过电池输送机构对多个并排放置的电池进行间歇式输送,当一夹持定位机构夹持一电池后,利用提拉机构经第一移位机构带动第一校位件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利用第一移位机构带动第一校位件水平运动,促使第一校位件运动至与电池内极柱相对应的位置处,然后通过提拉机构经第一移位机构带动第一校位件向上微动,从而实现将电池内极柱调整至竖直状态,然后第一校位件复位以及一夹持定位机构松开该电池,利用电池输送机构继续带动电池运动至与另一夹持定位机构相对应的位置处后通过另一夹持定位机构夹持住上述电池,再通过升降机构经第二移位机构带动第二校位件向下运动至与上述电池内极柱相对应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第二移位机构带动第二校位件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将电池内极柱调整至正确位置,然后第二校位件复位及另一夹持定位机构松开上述电池,最后通过电池输送机构将上述电池输送至下一工位,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极柱的整形效率及效果,而且还降低了用人成本以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14、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输送机构(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输送机构(1)包括一对并排设置的侧撑梁(101);两所述侧撑梁(1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对并排设置的辊筒(102);两所述辊筒(102)之间通过输送带(10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定位机构(2)包括一对分别竖直固定于两侧撑梁(101)上边缘处的支撑板(201);两所述支撑板(201)的相对外侧面均水平固定有第一气缸(202);两所述第一气缸(202)的输出端分别贯穿两支撑板(201)并均水平固定有夹持板条(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持板条(203)的相对内侧面均垂直设置有定位凸(204);两所述定位凸(204)分别设置于两夹持板条(203)相离的一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机构(3)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两侧撑梁(101)相对外侧面的第一支座(301);两所述第一支座(301)的上部均竖直固定有第一支柱(302);两所述第一支柱(302)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安装板条(303)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条(303)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第二气缸(304);所述第二气缸(304)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条(303)并与第一移位机构(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位机构(4)包括固定于第二气缸(304)输出端的承载座(401);所述承载座(401)上水平固定有第三气缸(402);所述第三气缸(402)的输出端伸缩方向与电池输送机构(1)的输出方向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位件(5)包括水平固定于第三气缸(402)输出端的活动板条(501);所述活动板条(501)与第一安装板条(303)平行设置;所述活动板条(501)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一对呈u型结构的校位框(50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包括一对分别固定于两侧撑梁(101)相对外侧面的第二支座(601);两所述第二支座(601)的上部均竖直固定有第二支柱(602);两所述第二支柱(602)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安装板条(603)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条(603)的上表面竖直固定有第四气缸(604);所述第四气缸(604)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安装板条(603)并与第二移位机构(7)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位机构(7)包括水平固定于第四气缸(604)输出端的升降板(701);所述升降板(701)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一对第五气缸(702);两所述第五气缸(702)的输出端均与电池输送机构(1)的输出方向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五气缸(702)的输出端均固定有传动座(703);两所述传动座(703)设置于两第五气缸(70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位件(8)包括一对分别水平固定于两传动座(703)下部的安装柱(801);两所述安装柱(801)均与第二安装板条(603)平行设置;两所述安装柱(801)的相对内侧面均竖直开设有呈弧形结构的校位槽(80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极柱整形装置,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电池输送机构;电池输送机构上并排装设有一对夹持定位机构;一夹持定位机构远离另一夹持定位机构的一侧竖直装设有提拉机构;提拉机构上水平装设有第一移位机构;第一移位机构上装设有第一校位件;两夹持定位机构之间竖直装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水平装设有第二移位机构;第二移位机构上装设有第二校位件。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极柱的整形效率及效果,同时也降低了用人成本以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庆,李玉楼,田什狼,沈龙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