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4614发布日期:2024-03-18 17: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以电性连接对接元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相关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每一个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均自基部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具有一对接部用于向上抵接对接元件,所述第一弹臂设有一通孔将其在所述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弹性臂,所述通孔则为形成所述第二弹臂冲压而成,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对接部抵接对接元件时,与所述第一弹臂具有的一导接部接触,支撑所述第一弹臂,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夹持一锡球,所述锡球将所述夹持部焊接在一电路板上实现电性连接,由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都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的弹性性能,则会设置比较长,导致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体长度增长,且所述夹持部自所述基部延伸形成,会进一步导致所述导电端子的整体长度增加,故信号传输距离更加变长,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的高频性能不佳。

2、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改善高频性的导电端子的一种电连接器。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上,包括:一本体,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以及多个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基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基部具有一焊接面,所述焊接面显露于所述下表面,且面向下设置,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一第一弹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弹臂,由所述第一弹臂继续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第一导接部和一对接部;一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弹臂,将所述第一弹臂于所述通槽的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弹性臂,所述第二弹臂连接两个所述弹性臂,所述通槽向下延伸至所述基部,且所述通槽的底端低于所述基部的顶端;一副力臂,自所述通槽的底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副力臂具有一第二导接部,当所述对接元件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之后,所述对接元件抵压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导接于所述第二导接部,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焊接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基部的顶端的距离。

4、进一步地,所述基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结构,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焊接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基部的顶端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5、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上下贯穿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槽及位于所述限位槽上方的一变形槽,所述变形槽向下连通所述限位槽,且所述变形槽向前相对所述限位槽凸出,所述变形槽的底部高于所述通槽的底端而低于所述基部的顶端,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所述基部在所述通槽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侧部,所述侧部的一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槽,所述侧部的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变形槽中,便于所述侧部的另一部分受力发生形变。

6、进一步地,所述侧部包括一第一支部与向下连接所述第一支部的一第二支部,所述第一支部对应收容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二支部对应收容于所述变形槽,两个所述侧部中的至少一者在左右方向上背离所述通槽的一侧凹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设于所述第一支部邻接所述第二支部的部位。

7、进一步地,所述副力臂包括自所述通槽的底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沿前后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形成的一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为平板状且与所述第二弹臂为分离式结构,所述第二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倾斜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接部一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且所述倾斜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竖直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一开口及一卡扣,所述开口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导电端子,所述开口为成型所述卡扣而形成,所述开口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副力臂,所述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上下贯穿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对应所述卡扣设有一挡止面,所述挡止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卡扣的一侧,所述挡止面对所述卡扣在上下方向上的一侧进行限位。

9、进一步地,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限位面,两个所述限位面自上往下朝向彼此延伸形成,所述端子槽对应两个所述限位面设有两个止位面,两个所述止位面自上往下朝向彼此延伸形成,所述止位面低于所述挡止面设置,所述止位面向上挡止对应的所述限位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脱离所述端子槽,所述挡止面向下挡止所述卡扣,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脱离所述端子槽。

10、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均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所述端子槽具有一第一槽、一第二槽与一第三槽,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端子槽设有一隔栏,所述隔栏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之间,所述第三槽位于所述隔栏的正后方且连通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所述隔栏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且所述隔栏与所述副力臂在前后方向上存在一第一间隙,所述挡止面为所述隔栏上朝下设置的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所述基部在左右方向的至少一侧凹设形成的至少一缺口,所述导电端子于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上方且于所述基部在左右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弹臂的一侧表面设有一连料部,所述连料部用以连接一料带。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所述基部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凸部,在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凸部间隔设置且均位于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内侧,所述凸部与相邻的所述弹性臂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设置。

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凸部在左右方向靠近彼此的一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撕裂边,所述副力臂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撕裂边,所述第一撕裂边与所述第二撕裂边通过金属板材撕裂成型。

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撕裂边之间的间距自上到下逐渐变大。

15、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包括位于所述副力臂左右两侧的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前后贯穿所述基部,所述基部于所述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撕裂边,所述第三撕裂边向上连接与所述通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撕裂边,且向下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通孔。

16、进一步地,所述副力臂包括连接所述通槽的底端的一竖直部,所述通槽包括位于所述竖直部左右两侧的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前后贯穿所述基部,两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延伸到两个所述凸部下方的位置。

1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通孔自下往上朝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18、进一步地,所述凸部具有朝向上开放的一凹口,所述凸部于所述凹口的左右两侧形成高于所述凹口的一第一高部与一第二高部。

19、进一步地,在所述通槽于左右方向的同一侧而言,所述第一高部较所述第二高部在左右方向上靠近相邻的所述弹性臂,且所述第一高部高于所述第二高部设置。

20、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在所述焊接面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向上抬起而形成至少一凹陷面,所述凹陷面下方形成一凹部。

21、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在所述焊接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凹陷面,所述导电端子具有自每一所述凹陷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一限位面,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个所述限位面自下往上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上下贯穿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对应两个所述限位面设有两个止位面,两个所述止位面自上往下朝向彼此延伸形成,所述止位面向上挡止对应的所述限位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脱离所述端子槽。

22、进一步地,所述焊接面与所述凹部露出所述下表面。

23、进一步地,多个锡膏设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凹部用以收容所述锡膏,所述焊接面通过所述锡膏表面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24、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上下贯穿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端子槽的前方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向后连通所述端子槽,所述副力臂包括一竖直部及自所述竖直部向上且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倾斜部在上下方向上对应所述让位槽设置,且所述让位槽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部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基部设面向下设置的所述焊接面,所述焊接面采用表面焊接技术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相比相应技术而言,减少了所述夹持部的设置,且所述通槽向下延伸至所述基部,所述通槽的底端低于所述基部的顶端,所述副力臂自所述通槽的底端向上延伸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焊接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副力臂的底端到所述基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如此,保证了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具有足够的弹性,同时使得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对接元件至所述电路板之间的整体长度变短,缩短了信息传输的距离,提高了高频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