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05468发布日期:2023-12-16 11:3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式电池,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它采用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迁移来储存和释放电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作为主要材料。石墨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稳定性,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除了石墨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负极材料正在得到研究和应用,硅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电压平台,可以嵌入更多锂离子,因此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变化较大的问题,容易引起电极的膨胀和损坏。不同的材料的选择与电池性能和应用需求密切相关,不同材料的使用会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指标。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针对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不足,亟待提出以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提高电池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充放电效率,同时增加了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根据质量比为74-77:34-37:1-5的al、si和复合元素称取原料,在700-800℃熔炼,继续加入精炼剂,搅拌均匀,得到合金熔体;将合金熔体进行凝固处理后,放入2.5-3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搅拌12-15h,然后洗涤、烘干后得到纳米硅粉;其中,所述复合元素选自sm、la、ce、sr、fe、sc中的两种或多种;

5、(2)将质量比为1:3-4的纳米硅粉和改性剂加到水中,超声搅拌1-2h,得到改性纳米硅粉分散液;所述改性剂为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

6、(3)将石墨烯分散液缓慢滴加到改性纳米硅粉分散液中,200-500rpm搅拌20-30min,再进行离心、洗涤,冷冻干燥20-25h,得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

7、(4)将质量比为1:6-9的碳纤维与所述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置于丙酮中,超声分散20-25min,烘干,制得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精炼剂由质量比1:0.2-0.4:0.04-0.07的c2cl6、na2sif6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制成。

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as:2386-53-0。

10、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元素为质量比0.1-0.4:1:3-7:0.5-0.9的sm、la、sr、sc复配。

11、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材料,提高了纳米硅材料的能量密度,提升了常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猜测是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材料粒径粒度更小、更均一,且纯度高,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可以嵌入更多锂离子,因此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变化较大的问题,容易引起电极的膨胀和损坏。发明人发现当将掺入质量比0.1-0.4:1:3-7:0.5-0.9的sm、la、sr、sc复配复合元素以及添加质量比1:0.2-0.4:0.04-0.07的c2cl6、na2sif6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制成的精炼剂,可以提升本发明的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循环性能,但是电池的低温性能并不理想。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改性剂为质量比1:1-3:0.1-0.5的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

13、aeo-9,cas:68213-23-0;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cas:123-94-4;γ-l-半乳糖酸内酯,cas:1668-08-2。

14、本发明通过添加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的改性剂,对纳米硅粉改性,提高其与石墨烯的结合能力,改善了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性能,发明人意外发现当改性剂为质量比1:1-3:0.1-0.5的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时,还可以提高负极材料的机械性能。

15、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分散液中石墨烯含量0.4-0.6 wt %,分散剂含量0.4-0.6wt %;石墨烯厚度0.55-3.74nm,微片大小在0.5-3μm,总氧含量在3%-5%。购自阿拉丁,g139799。

16、石墨烯分散液的性能影响石墨烯与纳米硅的结合情况,本发明选用的石墨烯分散液可以使石墨烯更好的包覆缠绕纳米硅,可以提升复合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发明人意外发现使用该石墨烯分散液,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17、进一步地,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18、1)称取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聚环氧乙烷,加入n ,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搅拌得到溶液;

19、2)将步骤1)的溶液挤入水中,进行湿纺,然后依次在水、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浸泡10h,然后冷冻干燥,得到聚丙烯腈碳纤维;

20、3)将聚丙烯腈碳纤维在空气氛围下预氧化,再在氩气环境下进行高温碳化,冷却,得到碳纤维。

21、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聚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1:0.7-0.9:0.1-0.3:0.3-0.5。

22、聚丙烯腈,mw 149000~151000,购自阿拉丁,p303197;聚乙烯吡咯烷酮,平均mw40000,购自阿拉丁,p274371;聚乙烯醇,mw 31000-50000,购自阿拉丁,p434369;聚环氧乙烷,平均mv 200000,购自阿拉丁,p432439。

23、进一步地,所述n ,n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的浓度为0.6-0.8mol/l,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和聚环氧乙烷总质量与n ,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4-0.8。

24、所述n ,n二甲基甲酰胺,购自阿拉丁,d111999。

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聚丙烯腈碳纤维置于空气氛围下预氧化,升温速度为5-10℃/min,煅烧温度为350-400℃,保温时间为2.5-3h;再在氩气环境下,升温速度为15-20℃/min,煅烧温度为800-900℃,保温时间为1-2h,冷却,得到碳纤维。

26、在研发过程中,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能并不理想,发明人意外发现不同的碳纤维对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但通过试用市售的各种碳纤维,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结果。本发明通过自制的碳纤维可以显著改善复合负极材料对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因此猜测是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可以与本发明制备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形成均匀、分散且牢固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为锂离子进出电极提供了大量顺畅的输运通道,进而提升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27、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所述的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29、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石墨烯/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充放电效率,同时增加了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

30、2.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硅材料,提高了纳米硅材料的能量密度,提升了常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性能。发明人发现当将掺入质量比0.1-0.4:1:3-7:0.5-0.9的sm、la、sr、sc复配复合元素以及添加质量比1:0.2-0.4:0.04-0.07的c2cl6、na2sif6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制成的精炼剂,可以提升本发明的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循环性能。

31、3.本发明通过添加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的改性剂,对纳米硅粉改性,提高其与石墨烯的结合能力,改善了复合负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下的首次充放电性能。发明人意外发现当改性剂为质量比1:1-3:0.1-0.5的aeo-9、硬脂酸2,3-二羟基丙酯、γ-l-半乳糖酸内酯复配时,还可以提高负极材料的机械性能。

32、4.石墨烯分散液的性能影响石墨烯与纳米硅的结合情况,本发明选用的石墨烯分散液可以使石墨烯更好的包覆缠绕纳米硅,可以提升复合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发明人意外发现使用该石墨烯分散液,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33、5.本发明通过自制的碳纤维可以显著改善复合负极材料对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猜测是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可以与本发明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形成均匀分散的牢固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为锂离子进出电极提供了大量顺畅的输运通道,进而提升电池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