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8960发布日期:2024-01-06 23: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组件是由若干太阳能电池通过串联或者并联后再进行严密封装组成的组件模块,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者推动负载工作。

2、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大都为扁平的长方体状,其接收太阳光的光线采集面积有限,光伏组件的电池层中,所铺设的硅片数量也有限,导致单个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量有限;不仅如此,为了固定和密封太阳能电池组件,通常需要在光伏组件周向外缘依次首尾连接边框型材形成保护光伏组件的封闭框状结构,且光伏组件正面采用较为厚重的玻璃,导致光伏组件的重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工人的搬运和安装负担,边框型材通过螺栓安装于光伏支架上,若螺栓位于光伏组件正下方,由于光伏组件的遮挡,导致安装难度增加,若螺栓位于光伏组件的侧下方,虽然方便安装,但是占用了额外的空间,导致光伏支架有限的铺设面上所能安装的光伏组件数量减少;此外,光伏组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导致光伏组件温度升高,影响了发电效率;光伏组件在长期使用后,表面的积灰难以清理,阻挡了电池层接收太阳光,进一步降低了发电量。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电池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减轻重量、方便安装、增加光线接受面积和接手量、保持表面清洁以提高发电量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

2、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包括:

3、光伏支架;

4、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两端为延伸部,其余部位为横截面呈锯齿形的发电部,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横截面均为锯齿形的透光膜、正面胶膜、电池层、背面胶膜和背板,所述正面胶膜、所述电池层和所述背面胶膜与所述透光膜的周向外缘和所述背板的周向外缘均存在闭环的填充间隙,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填充间隙相适配的聚氨酯框,所述聚氨酯框与所述透光膜、正面胶膜、电池层、背面胶膜和背板固定连接;

5、紧固组件,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紧固组件固定于光伏支架的上方。

6、优选的,为了形成电池层,所述电池层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均包括依次串联的矩形硅片,各第一电池依次串联,各第二电池依次串联。

7、优选的,为了增加光伏发电量,所述第一电池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的铺设面夹角为45°,所述第二电池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的铺设面夹角为45°。

8、优选的,为了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所述背板为中空的背板,所述背板的内腔用于存储冷却液以吸收电池层的热量。

9、优选的,为了加强冷却降温效果,所述背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10、优选的,为了清洁透光膜的表面,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所述出液口连接有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用于清洗所述透光膜。

11、优选的,为了实现对透光膜的清洁,所述清洗组件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其中一侧,所述清洗组件包括外壳、内壳和驱动单元,所述外壳与所述光伏组件相邻的一面为清洗面,所述清洗面上设置有锯齿形的第一条形口,所述透光膜在所述清洗面上的投影紧邻于所述第一条形口的正下方,所述内壳的周向外缘与所述外壳的周向内壁密封贴合,所述内壳与所述清洗面相邻的一面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光伏组件发电部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条形口,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围合形成冲洗腔,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冲洗腔连通,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外壳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发电部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12、优选的,为了实现光伏组件的固定安装,同时完成背板的装配,所述背板包括筒状的壳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壳盖,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壳盖端部的紧固螺栓和与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紧固螺套。

13、优选的,为了方便背板的装配,所述壳盖与所述壳体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周向内壁密封贴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壳体插接配合。

14、优选的,为了方便光伏组件的安装,所述光伏支架的顶面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底部适配。

15、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透光膜替代玻璃形成光伏组件背面,减轻重量,发电部采用锯齿形的设计,增大了光线接收面积,且有利于光线反射后的再次吸收,提高了光线吸收量,进而提高发电量,利用聚氨酯框、透光膜和背板包围正面胶膜、背面角码和电池层,无需组装边框型材和角码,配合紧固组件将延伸部固定于光伏支架上,方便安装,减轻工人负担。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层(25)包括沿所述光伏组件(2)发电部(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电池(251)和第二电池(252),所述第一电池(251)和所述第二电池(252)均包括依次串联的矩形硅片(253),各第一电池(251)依次串联,各第二电池(252)依次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251)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2)的铺设面夹角为45°,所述第二电池(252)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2)的铺设面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7)为中空的背板(27),所述背板(27)的内腔用于存储冷却液以吸收电池层(25)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进液口(2711)和出液口(27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2712)连接有清洗组件(4),所述清洗组件(4)用于清洗所述透光膜(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4)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2)的其中一侧,所述清洗组件(4)包括外壳(41)、内壳(42)和驱动单元(43),所述外壳(41)与所述光伏组件(2)相邻的一面为清洗面,所述清洗面上设置有锯齿形的第一条形口(411),所述透光膜(23)在所述清洗面上的投影紧邻于所述第一条形口(411)的下方,所述内壳(42)的周向外缘与所述外壳(41)的周向内壁密封贴合,所述内壳(42)与所述清洗面相邻的一面具有沿铅垂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光伏组件(2)发电部(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条形口(421),所述内壳(42)和所述外壳(41)围合形成冲洗腔,所述出液口(2712)与所述冲洗腔连通,所述驱动单元(43)驱动所述外壳(41)沿所述光伏组件(2)的发电部(21)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7)包括筒状的壳体(271)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271)两端的壳盖(272),所述紧固组件(3)包括贯穿所述壳盖(272)端部的紧固螺栓(31)和与所述紧固螺栓(31)螺纹连接的紧固螺套(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72)与所述壳体(271)相邻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壳体(271)周向内壁密封贴合的凸起(2721),所述凸起(2721)与所述壳体(271)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1)的顶面设置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与所述光伏组件(2)的底部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光伏支架;光伏组件,两端为延伸部,其余部位为横截面呈锯齿形的发电部,光伏组件包括透光膜、正面胶膜、电池层、背面胶膜和背板,还包括聚氨酯框;紧固组件,延伸部通过紧固组件固定于光伏支架的上方。该采用长方形硅片的光伏电池组件通过透光膜替代玻璃形成光伏组件背面,减轻重量,发电部采用锯齿形的设计,增大了光线接收面积,且有利于光线反射后的再次吸收,提高了光线吸收量,进而提高发电量,利用聚氨酯框、透光膜和背板包围正面胶膜、背面角码和电池层,无需组装边框型材和角码,配合紧固组件将延伸部固定于光伏支架上,方便安装,减轻工人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郭万武,徐闯,胡燕,吴昊,曹思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