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电感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72757发布日期:2024-05-21 20:0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层叠电感器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层叠电感器部件。


背景技术:

1、专利文献1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具备长方体状的坯体。因此,坯体具有6个外表面。坯体的6个外表面之一是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基板等时与基板相对的底面。而且,剩余的5个外表面中的2个是与底面垂直的第1端面和与第1端面平行的第2端面。另外,坯体具备露出于坯体的外部的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第1电极从第1端面跨越至底面。第2电极从第2端面跨越至底面。

2、上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具有在坯体的内部延伸的电感器布线。电感器布线以与底面正交的正交轴为中心呈螺旋状延伸。具体而言,电感器布线具备多个电感器导体和多个通孔导体。各电感器导体相对于底面平行地延伸。各电感器导体在沿着上述正交轴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各通孔导体连接在沿着正交轴的方向上相互相邻的电感器导体。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306336号公报

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部件中,在电感器布线与各电极之间、以及电感器布线与基板上的电极之间产生杂散电容。如果产生过大的杂散电容,则有可能层叠电感器部件的q值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具备:长方体状的坯体,具有6个外表面;以及电感器布线,在上述坯体的内部延伸,上述坯体具有与上述电感器布线连接的电极,在将上述坯体的6个外表面中特定的一个面设为底面,将与上述底面平行的面设为顶面时,上述电极在上述底面露出于上述坯体的外部,上述电感器布线具有相对于上述底面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电感器导体、和沿着与上述底面正交的正交轴延伸的通孔导体,各上述电感器导体沿着上述正交轴相互分离,上述通孔导体连接在沿着上述正交轴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电感器导体彼此,在将朝向沿着上述正交轴的方向观察时的各上述电感器导体的面积设为导体面积,将上述电感器导体的总数设为n时,顶面侧导体面积相对于底面侧导体面积为1.1倍以上,其中,上述顶面侧导体面积是在沿着上述正交轴的方向上,从最接近上述顶面的上述电感器导体开始数到第n/2(其中,小数点以下舍去)个为止的上述电感器导体的上述导体面积的合计,上述底面侧导体面积是在沿着上述正交轴的方向上,从最接近上述底面的上述电感器导体开始数到第n/2(其中,小数点以下舍去)个为止的上述电感器导体的上述导体面积的合计。

2、根据上述构成,在与底面接近的一侧,能够减少与电极相对的电感器导体的导体面积。由此,能够减少在电极与电感器导体之间产生的杂散电容。因此,能够提高层叠电感器部件中的q值。

3、发明效果

4、能够提高层叠电感器部件中的q值。



技术特征:

1.一种层叠电感器部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电感器部件,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高层叠电感器部件中的Q值。层叠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和电感器布线。将坯体的6个外表面中的特定的一个面设为底面,将与底面平行的面设为顶面。电感器布线具有平行于底面延伸的多个电感器导体、和沿着与底面正交的正交轴延伸的通孔导体。将在朝向沿着正交轴的方向观察时的各电感器导体的面积设为导体面积,将电感器导体的总数设为N。在沿着正交轴的方向上,从最接近顶面的电感器导体开始数到第N/2个为止的电感器导体的导体面积的合计亦即顶面侧导体面积相对于从最接近底面的电感器导体开始数到第N/2个为止的电感器导体的导体面积的合计亦即底面侧导体面积为1.1倍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翔人,吉田雄一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