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2598发布日期:2024-01-23 12:2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电池通过正负极柱进行充电和放电,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池自身存在一定电阻,导致极柱周围热量不断产生,使正负极柱位置为电池温度最高位置。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安全性问题,在极柱上连接温度采集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控,当温度达到预警值时,切断回路,电池停止工作。

2、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8919018u中公开了一种电芯温度监测组件及电池模组。该电芯温度监测组件包括采集线,温度探测头以及汇流排,温度探测头与采集线连接,汇流排与电芯的极柱对应的部分开设有监测孔,温度探测头固定在监测孔中用于直接监测极柱的温度。

3、现有电池结构主要用于监测电池温度,防止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但是,现有电池结构使电池在高温情况下无法正常供电,必须在降温至预警温度以后才能重新启动,这会造成需要电池供电的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组,该电池盖板能够调节极柱周围的温度,使极柱处于预警温度范围内,电池能够持续正常供电,保证电池的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一种电池盖板,包括:

4、盖片,所述盖片具有连通其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通孔;

5、极柱,所述极柱贯穿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极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盖片的第一侧;

6、塑胶件,所述塑胶件设置于所述盖片的第一侧,且包裹于所述极柱的周侧;

7、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固定于所述盖片的第一侧且至少围绕所述塑胶件的部分,所述导流管具有用于向所述导流管内通入和排出冷却介质的进口和出口。

8、通过在盖片上围绕塑胶件设置导流管,导流管内填充流动的冷却介质,使导流管能够对盖板上的盖片、塑胶件、极柱等进行降温。并且,由于导流管内的流动介质持续在发生更换,使导流管与盖片、塑胶件能够持续进行热交换,不断将极柱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极柱始终处于预警温度范围内,保证电池能够实现长时间供电需求,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9、其中,所述导流管内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或颗粒。如可采用水泵,将水泵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导流管的进口密封连接,导流管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储水装置连接,由水泵将冷却水输送至导流管内,从而实现对电池盖板的冷却降温。与上述类似,可向所述导流管内通入冷却气体或细沙等,实现对电池盖板的冷却降温。

10、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塑胶件的外侧或嵌设于所述塑胶件内。将导流管的至少部分与塑胶件贴合或内嵌于塑胶件内,使导流管与塑胶件直接接触,提高换热效果。并且,将导流管的至少部分与塑胶件贴合或内嵌于塑胶件内,能够使导流管与极柱更为靠近,进而提高对极柱的降温效果。

11、所述塑胶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所述盖片的第一侧和通孔内成型,以将所述极柱相对所述盖片固定。在塑胶件注塑成型前,可将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管段围绕极柱固定于所述盖片上,如将所述第一管段围绕所述盖板上通孔的边缘设置,塑胶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管段、盖片和极柱间。在所述导流管较窄的情况下,可由所述塑胶件完全包裹所述第一管段。在所述导流管较宽的情况下,为了不增加塑胶件用量的成本,可使所述塑胶件包裹所述第一管段宽度方向的部分。将所述第一管段嵌设于所述塑胶件内,还能增强所述塑胶件和极柱的结构强度,防止电池使用过程中,塑胶件转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塑胶件相接触的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一的所述塑胶件的侧面积。通过增大第一管段与所述塑胶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果。

13、通常情况下,所述极柱为圆柱形,所述塑胶件在所述盖片上呈圆环或椭圆环包裹于所述极柱件的周侧,所述第一管段可与所述塑胶件仿形设计。如,所述第一管段可设置为2/3~3/4左右的圆环,在圆环的两端延伸形成进口和出口。还可将第一管段设计为圆环,将所述塑胶件全部围绕,沿圆环的直径方向设置进口和出口,保证冷却介质在圆环内均匀流动。在所述进口和出口不沿圆环的直径相对设置时,可在圆环内设置隔片,或将第一管段无限接近整圆环设计,以限制冷却介质在第一管段中的流动方向,保证导流管与塑胶件间进行热交换的面积。

14、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背离所述盖片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盖片的一端形成所述进口或出口。在第二管段远离盖片的端部形成开口结构作为进口或出口,有利于暴露开口结构的边缘,方便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管路与进口或出口密封连接。尤其在所述导流管选用散热性能优异的金属材质时,方便导流管与管路的焊接。所述导流管可相对盖片倾斜向上延伸,进一步优选的,可将所述导流管相对所述盖片垂直向上延伸至略高于第一管段,将开口结构设置于第二管段的顶部,能够减少第二管段的长度,且保证进口或出口与管路的连接完全不会受到盖片的干涉。所述导流管与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管理可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实现密封连接。其中,采用焊接方式,能够简化导流管进口处、出口处的加工,且保证密封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导流管还包括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间,所述第三管段背离所述极柱延伸,用于将所述进口或出口引出至偏离所述极柱的连接片设置区域。

16、在将多个电池的极柱通过汇流排连接形成电池组时,如将相邻电池的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相连,或将相邻电池的正极柱与负极柱相连,汇流排通常直接连接在两个极柱间,沿两个电池的排布方向延伸。因此,当导流管的进口或出口设置于汇流排的延伸方向上时,与进口或出口相连的用于冷却介质通入或排出的管路可能会对汇流排的设置产生干涉,由此,可能会改变汇流排原有的连接方式,使连接变的复杂。或需要增加电池的高度,使汇流排与管路可在竖直方向上排布,造成电池组体积的增大。

17、具体的,可将第一管段设置为2/3的圆环包裹在绝缘件的外侧,在圆环的两端分别背离所述极柱沿所述盖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端部略向上弯折形成第二管段,第二管段的顶部形成进口或出口。由于所述第三管段偏离所述极柱的中心设置,进而使导流管的进口和出口与汇流排在竖直方向上相错设置,形成避让。

1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的顶部与所述极柱的顶部齐平或低于所述极柱的顶部。将第一管段的顶部与极柱的顶部齐平或略低与极柱的顶部,同样能够避免极柱上汇流排的设置。

19、在第一管段的高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导流管的宽度,从而保证导流管内冷却介质的流量,保证对电池盖板的降温效果。

20、优选的,所述极柱上设置有温度采集装置,所述温度采集装置通过温度采集线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用于监控所述极柱温度的变化。冷却介质供给装置能够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用于接收采集的极柱温度数据,并由此调节向导流管输送的冷却介质的量及冷却介质的温度。上述连接,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常规调整实现。

21、第二方面,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盖板的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密封于所述壳体开口处的电池盖板。

22、第三方面,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盖板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电池,将电池间的导流管相连通的连接管。

23、优选的,在两个电池间,用于连接电池极柱的汇流排和用于连通导流管的连接管在竖直方向相错设置,避免连接管的设置对汇流排的设置产生干涉,使电池或电池组能够保持原有的连接方式及高度。

2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5、1.通过在盖片上围绕塑胶件设置导流管,导流管内填充流动的冷却介质,使导流管能够对盖板上的盖片、塑胶件、极柱等进行降温。并且,由于导流管内的流动介质持续在发生更换,使导流管与盖片、塑胶件能够持续进行热交换,不断将极柱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极柱始终处于预警温度范围内,保证电池能够实现长时间供电需求,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26、2.将导流管的至少部分贴合塑胶件或嵌设于塑胶件内,能提高换热效果,且增加塑胶件与极柱的结构强度。

27、3.将导流管的进口和出口设置于顶部,便于导流管与用于通入冷却介质的管路的连接。且将进口和出口偏心设置于极柱的一侧,能够避让汇流排的设置,保证电池组原有连接方式及电池原有高度。

2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