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7742发布日期:2024-03-22 10:1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电池。


背景技术:

1、均热板是一种相变传热元件,其利用工质流体的相变潜热来带走热量,是解决产品、设备散热问题的最具有潜力热管理方式。目前,均热板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散热,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较大传热面积和较好的均温性能;尤其是厚度超薄,同时外形尺寸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进行调整。因此,由于其优异的导热性能,非常适合于二次电池散热,尤其是高容量电池散热的领域应用,吸引了广大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与其工作温度紧密相关,只有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二次电池的性能才能达到最佳,其热安全性才能得到保证。过高的温度容易引发电池单体甚至电池模组的热失控,进而发生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而过低的温度会使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从而导致电池性能的急剧下降。

2、相关技术中,研究人员将vc(vapor chamber)均热板应用于电池模组中,即在两个电池单体中放置vc均热板;但该工艺对模组系统组装非常不友好,增加工艺难度同时可能导致电池单体在模组箱内固定的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以及电池模组,旨在解决现有电池模组结构不稳定、散热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成安装腔,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均热板结构。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结构包括第一均热板,所述第一均热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板和第一内板、位于所述第一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之间的多个第一支撑凸起、以及至少一第一吸液芯,所述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外板和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凸起共同围成用于设置液冷介质的第一空腔,至少一所述第一吸液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用于吸附所述液冷介质,其中,所述底板包括所述第一均热板。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热板还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外板背离所述第一内板的一侧面,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长凸块和多个第一凸点,至少一所述第一长凸块的长度大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凸点的长度,多个所述第一长凸块沿所述电池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电池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长凸块的尺寸为b,所述第一均热板的尺寸为b,其中,b=cb,c为系数,1/4≤c≤2/3。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结构包括第二均热板,所述第二均热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外板和第二内板、位于所述第二内板与所述第二外板之间的多个第二支撑凸起,以及至少一第二吸液芯,所述第二内板、所述第二外板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凸起共同围成用于设置液冷介质的第二空腔,至少一所述第二吸液芯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并用于吸附所述液冷介质;

6、其中,所述侧板包括所述第二均热板。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结构包括第二均热板,所述第二均热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凸起结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外板背离所述第二内板的一侧面,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长凸块和多个第二凸点,至少一所述第二长凸块的长度大于至少一所述第二凸点的长度,所述第二均热板包括弯折区域,多个第二长凸块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域。

8、其中,在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侧板的尺寸为a,在所述第二长凸块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长凸块的尺寸为a,其中,a=da,d为系数,1/10≤d≤1/5。

9、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长凸块沿着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沿与所述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凸点设于多个所述长凸块的两端,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凸点,至少一所述第二长凸块的长度大于至少一所述第三凸点的长度,多个所述第二长凸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凸点位于多个所述第三凸点之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均热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其中:

11、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依次首尾相接以围绕所述安装腔;

12、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均包括所述弯折区域;

13、多个所述第二长凸块和多个所述第二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内,多个所述第三凸点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第六板体之内,所述第二板体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4、所述第三板体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15、所述第五板体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16、所述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相对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

17、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部分为所述第一侧板;

18、第二板体的第二部分和第三板体的第三部分为所述第二侧板;

19、所述第三板体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的第五部分为所述第三侧板;

20、所述第五板体的第六部分和所述第六板体为第四侧板,所述第二吸液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吸液芯沿所述电池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沿与所述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吸液芯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内,以及第一至第六板体中相邻的两板体之间。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具有远离所述底板的密集区和靠近所述底板的非密集区,位于所述密集区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密集程度大于位于所述非密集区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密集程度;

22、其中,所述密集区的表面积为s1,所述非密集区的表面积为s2,其中,s1=e(s1+s2),e为系数,1/7≤e≤1/2。

23、在一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密集区内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相等;或者,

24、位于所述密集区内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之间的距离呈等差变距;或者,

25、位于所述密集区内的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呈无规则布设。

26、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底板和弯折地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成安装腔,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均热板结构。

27、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28、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壳体主要用于容纳电芯,具体地,所述均热板结构本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高效的热扩散能力,采用所述均热板结构作为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底板或者所述侧板,通过所述均热板构成所述电池壳体,与电芯直接接触,对电芯直接降温,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使得整个电池处于温度平衡的状态,避免出现热失控;同时,采用所述均热板结构直接作为所述电池壳体,还无需考虑所述均热板结构与电芯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电池的组装工艺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还能够避免所述均热板结构与电芯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不牢靠等问题,提高整个电池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