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电池及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04451发布日期:2024-01-16 11:3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电极组件、电池及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各类电子产品对快充性能的追求,卷绕工艺及叠片工艺在电池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卷绕工艺及叠片工艺的电池极芯具有多极耳的特点,极耳的数量增加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阻,进而提高电池的快充能力。在目前的卷绕极芯及叠片极芯中,多个极耳通常是形成堆叠结构,然后使用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并接在一起,以此达成各个极片层间集流的目的。然而,由于极耳数量多,堆叠的多个极耳跨度又长,要完成各个极耳的连接不仅难度大,而且容易出现部分极耳接触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设于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的隔膜、自极片的端部延伸而出的极耳、以及连接件;其中,极耳开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极耳的连接孔,并与多个极耳连接。

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电极端子、及上述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壳体内,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装配方法包括:

4、将多个极片层叠设置,并在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设置隔膜;其中,极片的端部延伸出设有连接孔的极耳;

5、将连接件穿入多个极耳的连接孔中;

6、将多个极耳连接在连接件上。

7、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的有益效果是:

8、本申请通过在极耳上开设连接孔,将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极耳的连接孔,并与多个极耳连接,从而实现了各个极片的层间集流,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极组件的装配效率,并提高各个极耳的连接效果,降低极耳接触不良的可能性。

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设于每相邻两个所述极片之间的隔膜、自所述极片的端部延伸而出的极耳、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极耳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所述极耳的所述连接孔,并与多个所述极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极耳的外周面、所述极片均相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开设有所述连接孔的部分相对所述极片弯折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极耳相对所述极片弯折的部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延伸部和弯折部,所述延伸部自所述极片延伸而出,所述弯折部自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极片的一端弯折延伸而出,所述连接孔开设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长条状,且具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平面,所述极耳连接于所述连接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方形长条状,所述极耳为方形,所述连接孔为方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极耳朝向所述连接面的任一部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为第二表面;所述极耳远离所述极片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所述极耳靠近所述极片的部分为第二部分,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极片分为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极耳分为自所述正极片延伸而出的正极耳、和自所述负极片延伸而出的负极耳,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所述正极片与相邻的任一所述负极片之间均设有所述隔膜;所述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二,其中一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所述正极耳的所述连接孔,用于与电池的正极电连接,另一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所述负极耳的所述连接孔,用于与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电极端子、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极端子电连接。

12.一种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电极组件的装配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极组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设于每相邻两个极片之间的隔膜、自极片的端部延伸而出的极耳、以及连接件;其中,极耳开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极耳的连接孔,并与多个极耳连接。本申请通过在极耳上开设连接孔,将连接件穿设于多个极耳的连接孔,并与多个极耳连接,从而实现了各个极片的层间集流,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极组件的装配效率,并提高各个极耳的连接效果,降低极耳接触不良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魁,谢红斌,田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