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07105发布日期:2024-01-16 11:4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1、在电源或信号传输设计中,由于应用环境的限制,经常需要使用弯式连接器实现电源接口与电缆的连接,从而实现电流传输或者信号控制。

2、在现有的弯式连接器中,一般包括套筒、插头壳体、插针和连接螺帽,线缆可以穿入套筒内,并且与固定在插入壳体内的插针连接。之后转动套筒调节线缆出线的方向,使用连接螺帽将插头壳体和插针固定在一体,并使用压板将线缆的远离插头壳体的一端抵接在套筒的内壁上,从而完成线缆的安装。

3、然而,在线缆安装完成后线缆的出线方向固定,若想要通过转动套筒调节线缆的方向,可能存在线缆断裂或者线缆与插针的连接位置断裂的风险。这使得在线缆安装完后想要调整线缆的出线方向时,需要将线缆与插针断开后重新进行线缆装配,连接器的出线方向调整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弯式连接器出线方式调节较为不便。

2、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套筒、插头壳体、转接片、插针和线缆,所述插针固定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线缆和所述转接片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转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转接片的另一端具有连接平面,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平面抵接。

3、优选地,所述连接平面包括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弧线,所述中心线所在的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上。

4、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插针和多个转接片,所述多个转接片均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多个转接片与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所述转接片与对应的所述插针抵接,任一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所在的圆的圆心均位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上。

5、优选地,所述多个转接片被划分为两组,每组内的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圆上,其中一组内的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另一组内的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的距离。

6、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绝缘板开设有安置槽,所述转接片嵌设在所述安置槽内。

7、优选地,所述转接片包括转接主体、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转接主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转接主体在所述插头壳体上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转接主体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8、优选地,所述安置槽的首端和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确定的平面为第一连接平面,所述安置槽的尾端和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确定的平面为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平面的夹角为120度,相邻的两个所述安置槽中,一个所述安置槽的所述第二连接平面与另一个所述安置槽的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夹角为30度。

9、优选地,所述插针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连接平面抵接,所述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10、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和凹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安置槽均自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向所述套筒内部凹入,所述凹槽凹入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槽凹入的深度,所述绝缘板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凹槽与所述绝缘板围设出滑动通道;

11、所述插头壳体的朝向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凸出部能够在所述滑动通道内滑动。

12、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13、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的第一端和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凸出部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的第二端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差值为90度。

14、在本申请的连接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连接器安装时,插针与转接片的连接平面抵接,从而使得线缆通过转接片与插针连接,之后将套筒与插头壳体固定,从而完成连接器的装配。在需要调节出现方式时,可以将套筒与插头壳体分离,之后旋转套筒,以调整线缆的出线方向。在套筒旋转的过程中,转接片随之旋转。在调节出线方向后,将套筒与插头壳体固定,插针与连接平面的不同位置抵接,从而使得线缆通过转接片与插针保持连接。如此,本申请的连接器在线缆安装完后想要调整线缆的出线方向时,无需重新进行线缆安装,简化了线缆出线方向调节的过程,提升了连接器线缆出线方向调节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套筒、插头壳体、转接片、插针和线缆,所述插针固定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线缆和所述转接片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转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转接片的另一端具有连接平面,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平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面包括中心线,所述中心线为弧线,所述中心线所在的圆的圆心位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插针和多个转接片,所述多个转接片均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多个转接片与所述多个插针一一对应,所述转接片与对应的所述插针抵接,任一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所在的圆的圆心均位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转接片被划分为两组,每组内的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圆上,其中一组内的所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另一组内的述转接片的所述连接平面所包括的中心线与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绝缘板开设有安置槽,所述转接片嵌设在所述安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包括转接主体、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转接主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转接主体在所述插头壳体上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转接主体在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槽的首端和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确定的平面为第一连接平面,所述安置槽的尾端和所述插头壳体的轴线确定的平面为第二连接平面,所述第一连接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平面的夹角为120度,相邻的两个所述安置槽中,一个所述安置槽的所述第二连接平面与另一个所述安置槽的所述第一连接平面的夹角为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连接平面抵接,所述弹性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和凹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安置槽均自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向所述套筒内部凹入,所述凹槽凹入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槽凹入的深度,所述绝缘板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凹槽与所述绝缘板围设出滑动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在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所述连接器包括套筒、插头壳体、转接片、插针和线缆,所述插针固定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线缆和所述转接片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转接片的一端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转接片的另一端具有连接平面,所述插针与所述连接平面抵接。本发明的连接器在线缆安装完后想要调整线缆的出线方向时,无需重新进行线缆安装,简化了线缆出线方向调节的过程,提升了连接器线缆出线方向调节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秦慧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光电华亿(沈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