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85060发布日期:2024-04-18 12:1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外壳,具体为一种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


背景技术:

1、电池包外壳总成是对电池组件进行内置隔离保护及安装定位的配件,其根据电池包所安装应用的场景和直接使用的功能性差异,电池包外壳的种类和尺寸型号区别差异大,其装配一般采用螺栓定位方式进行加固使用,对电池包本体进行包裹式防护,有效避免电池包在使用时因外力振动和碰撞作用,造成电池包本体的形变和损坏;

2、电池包外壳的使用达到了电池包的内置隔离,对电池进行有效防护,但是在其使用保护的同时,也由于外壳的存在,导致电池包内置定位安装时,整体紧凑密集,外部环境还直接被外壳分隔,导致电池包在使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直接汇集至外壳内部环境中,容易导致电池包在持续工作时发生热损,因此需要对电池包进行持续工作应用中的散热处理,安装配套设备排出电池包所处工作环境中的副产物热能;

3、然而现有的电池包散热机构一般采用气体直流散热,通过外界气体的直接导入,利用气体的流通性排出电池包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蓄留热能,导入外界气体也会同时带入大量的粉尘和颗粒杂质,长期作用,影响电池包的稳定使用,同时在实际使用中,车用电池包散热大多通过压缩机制冷达到电池包的辅助散热效果,耗能大,不利于车辆使用的节能利用,同时散热效率不够,对于电池包外表温度的制冷降温快速,但是对于电池包内置存放内部夹隙中的热排出效率不佳。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车用电池包外壳总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车用电池包外壳总成,利用气体直流和压缩制冷作用,达到电池包的使用降温,热排出效率不佳,并且易导致外界粉尘和颗粒杂质汇集至电池包所处工作区域,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包括:

3、外壳本体,由结构相同的两道壳体组成,且外壳本体的外边角位置固定有防撞护角条,并且防撞护角条的外壁之间螺栓安装有加固管;

4、还包括:

5、垫条和活动气腔,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壁左右边侧和内壁中间位置,且外壳本体的外壁中部还固定有连通横管,连通横管与活动气腔内部贯通;

6、进气管件,螺栓定位于汽车的底盘上,且进气管件的前侧和顶部分别安装有进气栏栅和集流管,并且集流管的左右两侧顶部均固定有输气端口,输气端口与导气管的下端连接,而且导气管与防撞护角条的中空内部贯通;

7、排气管,整体固定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壁上,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连通横管和加固管内,并且位于加固管内部的管端固定有排气头。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汽车行驶的风能,产生气体流通的负压作用,排出电池包所处工作环境区域中的热能。

9、优选的,所述活动气腔整体设置为三棱条状结构,且活动气腔由边缘外框和中间软膜层组成,且边缘外框位于三棱条状结构的棱条位置,并且边缘外框的空隙中填充中间软膜层,而且中间软膜层上等间距开设有气孔,进行气体的流通交互。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气腔达到外壳内外气体的交互,便于电池包的降温散热。

11、优选的,所述连通横管上螺纹式贯穿安装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最底部的边缘外框内壁,实现活动气腔的折叠和展开控制。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活动气腔的大小控制,控制使其进行压缩和体积大小改变,方便电池包的装配及活动气腔的扩张。

13、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件的侧截面背部上下边角位置均设置为圆筒状结构,圆筒状结构上还开设有排废孔,且上下分布的圆筒状之间的进气管件内壁设置为凸出三角形状结构,使得进气管件内导入气体在圆筒状结构位置进行回旋,分离气体中的颗粒杂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辆在行驶时,进气管件能够接入流动气体,并使得气体回旋流通,使得离心回旋和杂质的质量大小差异,分离气体中的颗粒杂质和大部分粉尘。

15、优选的,所述集流管与进气管件和输气端口的内部均贯通连接,且进气管件与集流管的贯通连接处边侧内壁设置为挡条,使气体由进气管件稳定导入集流管内。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体在导入进气管件内,分离杂质时,能够在其与集流管的汇流口再次分离,由于气体的质量轻,使得导入集流管内气体更加洁净。

17、优选的,所述输气端口设置为倒置的漏斗状结构,且输气端口与导气管一一对应设置,并且导气管的中段由可弹性拉伸的软管组成。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输气端口使用的气体导流效果。

19、优选的,所述加固管设置为内空状,且加固管的整体的设置为“l”字型,并且加固管整体与排气头整体为同轴,轴线重合分布,并且排气头设置为拐角状,其拐角角度为120°,而且其前后两侧均为敞开贯通式,加固管内气体通过排气头带动排气管内气体负压排出。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文丘里”原理,使得气体在流通时,形成低压效果,达到排气管内气流流通,排出热能。

21、优选的,所述排气头前端的加固管内还转动安装有推动扇叶,推动扇叶的中轴上端位于加固管内,加固管的内部靠中位置还转动安装有齿轮轴,齿轮轴和推动扇叶的中轴之间连接有传动链带;

22、所述加固管中部下方的连通横管上还嵌入式贯通安装有排气扇,排气扇的中轴上端位于加固管内部中间位置,并套设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轮轴相互啮合,实现连通横管和活动气腔内热气的向上排出。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排气管内气体流动时,可以在流体作用下达到排气扇的驱动效果,排出热能。

24、优选的,还包括排气扇的主动驱动旋转构件,该构件位于排气扇的下方;

25、该驱动构件包括嵌入式安装于连通横管和活动气腔内的电机本体,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外壁上还滑动安装有传动头,此处排气扇的中轴下端外壁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传动头的顶部内凹设置,传动头顶部内凹内壁上等角度转动安装有夹持块,夹持块呈圆形设置,其上开设有卡槽,并且夹持块外壁与传动头内凹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阻尼橡胶块;

26、该驱动构件还包括电机本体左右两侧的伸缩杆,伸缩杆内设置有热胀冷缩油液,伸缩杆的上端之间固定有调高架,并且调高架与伸缩杆外壁之间安装有弹性件,而且调高架的中部与传动头的外壁之间构成贯穿的相对旋转结构。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池包所处环境温度过大时,还能够及时高效实现环境中热能的快速排出,避免电池包所处区域温度过大而发生热损。

28、优选的,所述传动头与电机本体的输出轴竖向同轴设置,且电机本体的输出轴上端外壁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结构,并且传动头的底部设置为筒状,其筒状内壁与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外壁构成径向卡合、轴向贴合的升降式滑动连接;

29、所述伸缩杆位于连通横管和活动气腔之间,伸缩杆外壁由导热材料构成,并且伸缩杆的伸缩轴端安装有电机本体的压力控制开关,实现电机本体的启闭控制。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效应,在电池包副产物温度过高时,快速排热。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用自降温式电池包外壳总成,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气压气流,达到电池使用时的低压吸出式排热效果,快速降温,并能够避免流通气体中的粉尘导入电池包所处区域内,其具体方式如下:

32、1、只需要通过进气管件的使用,其在车辆行驶时,被动的快速导入车辆行驶导致的气流,气流流入进气管件中,在进气管件的拐角圆形腔内形成回旋,在气体高速流动回旋作用,气体中杂夹的相对于空气比较,质量大的粉尘和颗粒杂质在离心外力的作用下,沿着进气管件的圆形腔内壁流动,并从进气管件上的排废孔排出,分离杂质后的轻气体导向集流管和进气管件的连通处,在进气管件内壁上的挡条作用下,二次回旋分离粉尘,使得外界气体通过输气端口和气管导入加固管内部的气体更加的洁净,同时气体在加固管内形成轴向的快速流动;

33、2、通过加固管及其内部的排气管和排气头直接应用,加固管内的气体流通,在排气管和排气头的连接处形成斜切冲击,在排气头内流通,并在其断面位置,形成气流流速的增加,使得排气管的管端形成低压效果,排气管的管端低压作用,及电池包使用时副作用产热导致其所处环境中的气体膨胀工作,上述的低压作用,将使得电池包内的热能通过活动气腔及连通横管和排气管排出,持续的造成电池包所处区域的热能匀速排出,达到降温效果的同事,不会直接将外界气体直接加速导入电池包所处工作环境区域,进行排热,使电池包在降温时,不会汇集粉尘导入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34、3、在上述的气体流通的低压作用,利用“文丘里”原理,进行热能导出的同时,气流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带动推动扇叶持续旋转,使得推动扇叶的旋转作用外力驱动排气扇工作,形成气流推动,达到电池使用的自降温效果,而在电池产热过高,上述技术均不能稳定持续降温至电池良好使用的阀值时,高温作用会同步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效应达到伸缩杆的伸缩使用,通过其伸缩改变传动头的定位高度,及电机本体的使用状态,使得高温作用下,电机同步驱动排气扇工作,稳定高速的进行电池包降温散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