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29390发布日期:2024-01-26 16:4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池是一种储存电能以解决电力不稳定、不连续等问题的设备,储能电池在电力调峰、电动汽车、家庭和工业储能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相关技术中,由于储能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电池过热甚至着火爆炸等安全问题。因此一般需要对储能电池进行热管理,从而保障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对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一般采用在储能电池上设置均温系统,均温系统包括液冷板、温度采集器及控制器,温度采集器用于对储能电池的温度进行采集,控制器通过预先配置理论控温目标值,根据理论控温目标值以及采集的储能电池温度生成均温控制方案,并输出均温控制方案至与控制器进行连接的液冷板,液冷板对储能电池进行间接液冷,从而使储能电池能够进行精准的均温。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发现有如下缺陷:当采用均温系统对不同的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由于不同的储能电池使用情形和使用寿命存在区别,导致不同储能电池的产热分布情况和热量均衡需求不同,从而使均温系统对不同的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容易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均温系统对不同的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的均温控制精准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储能电池电芯均温系统,包括冷却件、检测件及控制件,检测件用于获取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冷却件用于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控制件与检测件进行连接以接收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并采用配置的电芯均温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电芯均温控制信息,冷却件安装于储能电池上且与控制件进行连接以接收并执行电芯均温控制信息;

4、电芯均温控制策略包括:

5、获取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

6、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调取与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及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

7、根据所预设的温度初始调整分析方法以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温度初始调整信息;

8、根据所预设的运行参数影响分析方法以对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影响信息;

9、根据温度初始调整信息、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与预设的电芯均温控制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及运行参数影响信息相对应的电芯均温控制信息,并输出电芯均温控制信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件接收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并采用配置的电芯均温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及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调取,再分别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影响信息,通过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及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分析获取电芯均温控制信息,从而控制冷却件对储能电池进行控温,从而提高均温系统对不同的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的均温控制精准度。

11、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温度初始调整分析方法以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包括:

12、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与预设的理想温度基准值,分析计算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与理想温度基准值的差值并作为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

13、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调取与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

14、判断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是否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

15、若为是,则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与预设的理想温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相对应的理想温度调整信息,并将理想温度调整信息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

16、若为否,则根据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调取与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相对应的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

17、根据所预设的工作温度偏差分析方法以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工作温度偏差值;

18、根据工作温度偏差值与预设的工作温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工作温度偏差值相对应的工作温度调整信息,并将工作温度调整信息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与预设的理想温度基准值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进行调取,再对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是否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进行判断,当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时,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分析获取理想温度调整信息并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当不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时,通过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进行调取,通过工作温度偏差分析方法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工作温度偏差值,通过工作温度偏差值分析获取工作温度调整信息并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从而使获取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受到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20、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工作温度偏差分析方法以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工作温度偏差值包括:

21、根据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调取与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相对应的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及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

22、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调取与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相对应的温度偏差位置点;

23、根据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分析计算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并作为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

24、根据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与预设的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相对应的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

25、根据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分析计算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之间的乘积值并作为工作温度偏差值。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及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进行调取,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对温度偏差位置点进行调取,再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通过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分析获取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再对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之间的乘积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工作温度偏差值,从而使获取的工作温度偏差值同时受到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工作温度偏差值的准确性。

27、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将理想温度调整信息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之后,或者位于将工作温度调整信息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28、根据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调取与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当前储能电池使用时长值;

29、根据当前储能电池使用时长值与预设的使用时长影响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储能电池使用时长值相对应的使用时长影响信息;

30、根据使用时长影响信息调取与使用时长影响信息相对应的使用时长影响位置点及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

31、根据温度偏差位置点与使用时长影响位置点,分析计算温度偏差位置点与使用时长影响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并作为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

32、根据所预设的使用时长影响调整分析方法以对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及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并将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加入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以形成新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使用时长值进行调取,通过当前储能电池使用时长值分析获取使用时长影响信息,通过使用时长影响信息对使用时长影响位置点及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进行调取,再对温度偏差位置点与使用时长影响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通过使用时长影响调整分析方法对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及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并将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加入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以形成新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从而提高获取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34、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使用时长影响调整分析方法以对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及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包括:

35、根据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与预设的偏差距离基准值,分析计算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与偏差距离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距离偏差影响距离值;

36、根据距离偏差影响距离值与预设的偏差距离影响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距离偏差影响距离值相对应的偏差距离影响值;

37、根据偏差距离影响值与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分析计算偏差距离影响值与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之间的乘积值并作为使用时长最终影响值;

38、根据使用时长最终影响值与预设的使用时长最终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使用时长最终影响值相对应的使用时长最终调整信息,并将使用时长最终调整信息作为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时长影响偏差距离值与偏差距离基准值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距离偏差影响距离值,通过距离偏差影响距离值分析获取偏差距离影响值,再对偏差距离影响值与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之间的乘积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使用时长最终影响值,通过使用时长最终影响值分析获取使用时长最终调整信息并作为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从而使获取的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受到偏差距离影响值与使用时长初始影响值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使用时长影响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40、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运行参数影响分析方法以对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包括:

41、获取上个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

42、根据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与上个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分析获取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与上个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之间的偏差信息并作为运行参数偏差信息;

43、根据运行参数偏差信息调取与运行参数偏差信息相对应的运行参数偏差位置点及运行参数偏差值;

44、根据运行参数偏差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分析计算运行参数偏差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并作为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值;

45、根据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值与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值相对应的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

46、根据所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分析方法以对运行参数偏差值及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

47、根据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与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相对应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信息,并将运行参数偏差影响信息作为运行参数影响信息。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上个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获取,再对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与上个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之间的偏差信息进行分析获取并作为运行参数偏差信息,通过运行参数偏差信息对运行参数偏差位置点及运行参数偏差值进行调取,再对运行参数偏差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值,通过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值分析获取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通过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分析方法对运行参数偏差值及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通过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分析获取运行参数偏差影响信息并作为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从而使获取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受到运行参数偏差值及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49、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分析方法以对运行参数偏差值及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包括:

50、根据运行参数偏差值与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运行参数偏差值相对应的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

51、根据运行参数偏差值调取与运行参数偏差值相对应的偏差参数种类信息;

52、根据偏差参数种类信息与预设的种类偏差基准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偏差参数种类信息相对应的种类偏差基准区间;

53、根据运行参数偏差值与种类偏差基准区间,分析计算运行参数偏差值与种类偏差基准区间之间的差值并作为运行参数种类基准偏差值;

54、根据运行参数种类基准偏差值与预设的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运行参数种类基准偏差值相对应的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

55、根据所预设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计算公式以对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及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进行分析计算以形成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计算公式为;

56、其中,为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

57、为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的权重值;

58、为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

59、为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的权重值;

60、为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

61、为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的权重值;

62、为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

63、,。

6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运行参数偏差值分析获取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通过运行参数偏差值对偏差参数种类信息进行调取,通过偏差参数种类信息分析获取种类偏差基准区间,再对运行参数偏差值与种类偏差基准区间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运行参数种类基准偏差值,通过运行参数种类基准偏差值分析获取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通过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计算公式以对运行参数偏差基准影响值、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及种类基准偏差影响值进行分析计算以形成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从而提高获取的运行参数偏差影响值的准确性。

65、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将运行参数偏差影响信息作为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66、判断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是否小于预设的距离基准影响值;

67、若为是,则继续输出运行参数影响信息;

68、若为否,则根据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与距离基准影响值,分析计算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与距离基准影响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距离影响偏差值;

69、根据距离影响偏差值与预设的检测温度影响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距离影响偏差值相对应的检测温度影响调整信息,并将检测温度影响调整信息加入至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以形成新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

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距离基准影响值进行判断,当小于时,继续输出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当不小于时,对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与距离基准影响值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距离影响偏差值,通过距离影响偏差值分析获取检测温度影响调整信息,并将检测温度影响调整信息加入至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以形成新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从而使获取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受到运行参数偏差距离影响值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运行参数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7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72、1.通过控制件接收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并采用配置的电芯均温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及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调取,再分别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运行参数影响信息,通过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及运行参数影响信息分析获取电芯均温控制信息,从而控制冷却件对储能电池进行控温,从而提高均温系统对不同的储能电池进行均温管理时的均温控制精准度;

73、2.通过对当前储能电池温度检测值与预设的理想温度基准值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检测信息对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进行调取,再对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是否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进行判断,当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时,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分析获取理想温度调整信息并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当不为预设的工作状态基准信息时,通过当前储能电池工作状态信息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进行调取,通过工作温度偏差分析方法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工作温度偏差值,通过工作温度偏差值分析获取工作温度调整信息并作为温度初始调整信息,从而使获取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受到工作状态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温度初始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74、3.通过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信息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及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进行调取,通过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对温度偏差位置点进行调取,再对工作状态温度影响位置点与温度偏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通过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值分析获取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再对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之间的乘积值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为工作温度偏差值,从而使获取的工作温度偏差值同时受到单一影响位置影响值、工作状态影响位置距离影响值及当前储能电池温度偏差值的影响,进而提高获取的工作温度偏差值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