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保护公母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6011发布日期:2024-04-18 18:1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浪涌保护公母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母插相关,尤其是指一种浪涌保护公母插。


背景技术:

1、现在的电器和设备大多使用越来越精密、敏感的微电子器件,这些电器要求电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由于供电电源的开合,近距离的雷击,室内普通电器设备的开合,电源中常出现浪涌,即一种突发性的,维持时间极短,但峰值很高的电压。其上升的时间约为8-10μs,维持时间约为1000μs,峰值电压达6000伏左右。常见的固定电源插接件,使用时将相应的插头插入插座便可接通电源使用电器工作。但大多数该种插接件未采取浪涌保护措施,致使用电器在电源电压出现浪涌时容易损坏,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源稳定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于提高电源稳定性的浪涌保护公母插。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浪涌保护公母插,它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构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可拆卸连接有防浪涌电路板,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呈等腰三角形状分布于下壳体上,所述火线引脚的一端、零线引脚的一端和地线引脚的一端均贯穿下壳体后位于空腔内且均与防浪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贯穿下壳体的部分均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火线引脚的另一端、零线引脚的另一端和地线引脚的另一端均呈悬空状且位于空腔外,所述下壳体内设有接线室,所述接线室位于空腔的侧面,所述接线室内设有三个分别与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电连接的接线模块。

4、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构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可拆卸连接有防浪涌电路板,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呈等腰三角形状分布于下壳体上,所述火线引脚的一端、零线引脚的一端和地线引脚的一端均贯穿下壳体后位于空腔内且均与防浪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贯穿下壳体的部分均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火线引脚的另一端、零线引脚的另一端和地线引脚的另一端均呈悬空状且位于空腔外,所述下壳体内设有接线室,所述接线室位于空腔的侧面,所述接线室内设有三个分别与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电连接的接线模块。空腔内设置防浪涌电路板对电路采取浪涌保护措施,达到利于提高电源稳定性的目的;接线室置于空腔的侧面,接线时对空腔内的电器元件及电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利于提高通过接线模块接线的操作便利性。

5、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端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支撑板,所述接线模块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容纳槽的开口端和支撑板的一侧均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均与容纳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浪涌电路板与容纳槽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相对应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容纳槽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的边盖,所述接线室由边盖和支撑板共同构成,所述边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设有螺栓一,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两根分别与边盖左右两侧的沉头孔内的螺栓一一一相匹配的内螺纹柱一。支撑板由容纳槽的开口端侧壁向外延伸并与边盖形成接线室,利于接线室与空腔相隔离;接线时,只需拧开螺栓一即可打开边盖进行接线,操作方便快捷。

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容纳槽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形成一体,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有接线槽一和横跨于接线槽一上的线扣板,所述接线槽一由支撑板与边盖可拆卸连接的一侧向支撑板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边盖上设有与接线槽一相对应的接线槽二,所述接线槽一和接线槽二共同构成与接线室相连通的接线孔,所述线扣板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螺栓二,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两根与螺栓二一一相匹配的内螺纹柱二,所述内螺纹柱二位于空腔内,所述线扣板通过螺栓二贯穿支撑板后与相应的内螺纹柱二相匹配螺纹连接于支撑板上。线缆通过接线孔进入接线室内分别与三个接线模块进行接线,实现与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的电连接,然后通过锁紧螺栓二,将线扣板压于线缆表面,对线缆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保证良好的接线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位于空腔内,所述定位轴的一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槽,所述下壳体上固定有插接轴,所述插接轴位于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心,所述插接轴的一端设有与定位轴的另一端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插接轴的另一端设有贯穿下壳体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开口端位于下壳体上,所述装配槽的底部设有与螺纹槽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装配槽内设有贯穿安装孔且与螺纹槽相匹配的螺栓三。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安装时,将上壳体上的定位轴插入到插接轴上的定位槽内,然后拧紧螺栓三,螺栓三与定位轴上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8、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管一,所述接线室位于下壳体的另一端,所述限位管一的一端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有限位管二,所述限位管一和限位管二均位于空腔内,所述限位管二的一端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管二的另一端与限位管一的另一端相接触,所述地线引脚位于空腔内的一端位于限位管一内。安装时,上壳体上的限位管二与下壳体上的限位管一相接触时,对上壳体与下壳体上下位置的安装起到指示作用,同时利于提高上壳体与下壳体安装后的强度,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变形状况,延长使用寿命;地线引脚位于限位管一内,利于减小空腔内的布局空间,结构紧凑,减小体积。

9、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设有过载保护器,所述火线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器与零线引脚电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分别固定有u形卡座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火线引脚和零线引脚之间,所述u形卡座位于限位座的一侧,所述地线引脚位于限位座相对应的另一侧,所述u形卡座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u形卡座内,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端位于台阶面上,所述过载保护器的另一端位于限位座上,所述过载保护器上设有按钮,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与按钮相匹配的装配孔。当电路出现过载现象时,过载保护器可自动断开电路,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能;u形卡座和限位座分别对过载保护器的底部两端起到支撑作用;上壳体上设有与按钮相匹配的装配孔便于按钮的上下活动。

10、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设有三块分别与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电连接的金属块,所述火线引脚、零线引脚和地线引脚分别通过与其相应的金属块与相应的接线模块电连接,所述地线引脚所对应的金属块位于限位管一内且设有插口一,所述火线引脚所对应的金属块上设有插口二,所述零线引脚所对应的金属块上设有插口三,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三个分别与插口一、插口二和插口三一一相对应的插孔。上壳体上设置插孔,使其在不同标准的插头之间具有转换功能,利于提高实用性。

11、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设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与上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的一端固定有与插口一相对应的导向板,所述限位管二的侧壁上设有与导向板相匹配的避让缺口,所述导向板位于限位管二内,所述安全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分别与插口二和插口三一一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一侧靠近导向板,所述限位槽底部相对应的另一侧远离导向板,所述限位槽靠近导向板的一侧设有插口,所述安全门左右两侧的限位槽远离导向板的一侧分别完全覆盖插口二和插口三,所述安全门的另一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安全门相对于上壳体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安全门通过弹簧与上壳体弹性连接。初始状态下,安全门在弹簧的作用下,覆盖插口二和插口三,同时导向块位于插口一内,防止意外发生,提高安全性能;外部插头插入插孔内时,外部插头上的插脚作用于导向板上,以克服弹簧的弹性作用推动导向板移动,使得插口一、插口二和插口三均逐渐打开,便于外部插头上的插脚分别插入到插口一、插口二和插口三内进行电连接,当拔出外部插头时,安全门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处,操作简单方便。

12、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安全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顶部靠近插孔且设有从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远离插孔。外部插头上的插脚在插入插口一的过程中作用于导向斜面上,通过导向斜面驱使安全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产生移动,结构简单。

13、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门的顶部靠近上壳体,所述安全门的底部远离上壳体,所述安全门远离上壳体的底部中心设有与安全门相对于上壳体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的导槽,所述导槽的一端靠近导向板,所述导槽的另一端远离导向板且呈敞开状态,所述导槽的底部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一侧靠近导向板,所述矩形孔相对应的一侧远离导向板,所述矩形孔靠近导向板的一侧设有与定位轴相匹配的凹槽。过载保护器位于导槽内,使得过载保护器在导槽、u形卡座和限位座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各个方向的限位,结构紧凑且安装拆卸方便快捷;矩形孔与按钮相匹配便于按钮能够位于装配孔内且实现上下活动,同时利于安全门的移动。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腔内设置防浪涌电路板对电路采取浪涌保护措施,达到利于提高电源稳定性的目的;接线室置于空腔的侧面,接线时对空腔内的电器元件及电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利于提高通过接线模块接线的操作便利性;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减少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变形状况,延长使用寿命;利于减小空腔内的布局空间,结构紧凑,减小体积;当电路出现过载现象时,过载保护器可自动断开电路,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能;上壳体上设置插孔,使其在不同标准的插头之间具有转换功能,利于提高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