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锁快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3396发布日期:2024-04-18 17:37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落锁快拆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装配连接,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落锁快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之前,按照人们使用显示器的习惯,显示设备始终都是作为一个无法活动的固定个体而存在。而观看者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搭配及布置来尽量配合显示器的位置,进而让我们可以获得更为舒适的身体姿势,甚至是观看角度。简单的说就是人要尽可能的去适应显示设备。

2、后随着技术发展,将显示器支架设计为带机械臂的,这样就能够方便的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角度等安装参数,使得显示器能够充分匹配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在该基础上又进一步考虑到显示器本身重量较大,一般需要用螺栓等紧固性高的连接件去与显示器锁固,那么将显示器抬起进行锁固,这显示是不方便的。因此目前会设置快接性的连接结构,其中一个部件预先与显示器进行装配,而后再与机械臂端快速连接。

3、相关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快插型显示器支架”,申请号:cn201520837007.9;公开了:包括固定支架、快插头部、弹簧插片、插板以及爪形座,所述快插头部交接于固定支架的顶部,所述插板通过螺丝锁定固定于爪形座的中部,所述快插头部的外侧面固定有一u形板使得快插头部中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承插腔,所述插板承插于承插腔内且使得爪形座架设于u形板开口处,所述弹簧插片承插于快插头部内且抵压于插板背面,整个支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固定支架以及与其较接的快插头部,另一部分为与显示器连接的爪形座以及插板,通过插板与快插头部的活动连接,可以实现显示器的取放方便。

4、但是,在该基础上又发现了问题,若在调节机械臂时,用户有可能会需要反复安装与拆卸,那么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结构有存在一定的不便性。本技术发明人对此做出了进一步改进,优化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落锁快拆连接结构,增设卡件与卡槽,实现快速锁定、快速解锁,解锁后再次安装不需要调整卡件。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落锁快拆连接结构,包括插块、以及与显示器连接的面板,所述的面板上设置有插座,所述的插块与插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插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机械臂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插座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有卡槽或卡件,所述的插块上对应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卡件或与卡件匹配的卡槽,卡件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弹性件驱动卡件保持伸长状态;当卡件受到与第一弹性件驱动力反向的作用力时则回缩。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包括面板,面板用于与显示器连接,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用于与机械臂连接。这是实现显示器安装的两个部件。而后,本技术在面板上设置有插座,连接件安装在插块上,那么插块与插座设计为方便拆装的插接,可以大幅提高安装速度。而后本技术进一步考虑到插块与插座连接后的锁定,即在插座的上方或下方设置卡槽,插块上设置有与卡槽结构相适应的卡件,卡件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驱动卡件保持伸长状态。那么在插接后,卡件显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插入到卡槽内,实现的装配后的锁定。即在本技术中,并不需要用户操作,自动快速的锁定。而当需要拆卸时,用户施加在卡件与第一弹性件驱动力反向的作用力,卡件回缩即解锁,将插块从插座中抽出即完成拆卸,解锁也非常简便快捷。而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始终存在,当卡件失去了用户施加的作用力时,卡件又会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回复到伸长状态,可以进行下一次的装配。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块上设置有旋钮,旋钮受力相对于插块仅发生旋转运动,旋钮与卡件连接,驱动旋钮带动卡件受力回缩。本技术设置旋钮结构,方便用户的操作。在本技术中,为了确保装配后的可靠性,安装后的卡件即藏匿,无法触碰到,因此增设旋钮来驱动卡件运动。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旋钮通过一连杆与卡件连接,连杆的端部设置有接触件,所述的卡件内设置有容纳连杆端部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处设置有圆环形接触面,接触件与接触面接触连接,所述的接触面为非平面;旋钮旋转则带动接触件沿着接触面移动,驱动卡件伸长或回缩。

6、接触件与接触面的设置,实现了将旋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卡件的轴向移动(伸长或回缩)。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杆部与尾部,连杆的头部直径大于杆部直径,连杆的尾部与旋钮连接,旋钮与连杆同步移动;所述的安装槽为阶梯孔或阶梯槽结构,所述的接触面设置在安装槽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阶梯面上,连杆的头部与安装槽的接触面所在一侧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的接触件设置在连杆头部与连杆连接的一侧面上,连杆的杆部由安装槽小口径的一侧伸出。

8、即在本技术中,连杆的与卡件的结构设置,限制了卡件不能相对于连杆向远离连杆尾部的一侧移动。而第一弹性件又使用提供给卡件伸长的力,也就是向远离连杆尾部一侧移动。即第一弹性件的施力,确保了接触件始终与接触面保持接触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面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作用面、第二作用面与第三作用面,所述的第三作用面的高度大于第二作用面的高度,将第一作用面与第二作用面平滑连接的第二作用面为倾斜面;当接触件与第一作用面接触时,所述的卡件为伸长状态;当接触件与第二作用面接触时,所述的卡件为回缩状态。

10、在本技术中,旋钮的位置相对于插块显然是固定的,旋钮只会相对于插块发生旋转,那么相应的连杆也是只发生旋转,那么转动连杆带动接触件切换与接触面接触的位置,那么带动的就是卡件相对于连杆沿轴向移动。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旋钮连接第二弹性件,所述的第二弹性件提供给旋钮扭力,驱动旋钮保持处于接触件与第一作用面接触的位置状态;所述的第三作用面中间设置有凸点;当接触件受力移动,越过凸点则保持在第三作用面上。

12、即,用户需要解锁时,将旋转旋钮,对抗第二弹性件的扭力,使得接触件越过第二作用面,越过第三作用面上的凸点。此时因为有凸点的作用,用户即使松开凸点,旋钮也不会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直接回复到初始状态(接触件与第一作用面接触,卡件保持伸长)。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杆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接触件,所述的接触面对应包括两组依次衔接的第一作用面、第二作用面与第三作用面。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通过两个接触件来实现接触连接,既能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又使得接触件在接触面上具有足够的距离进行移动。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座的底部开口,所述的插块的上部与插座结构相适应,插块的下部则覆盖了插座的下方的卡槽;所述的插块的上部由下向上插入到插座内,同时插块上的卡件嵌入到卡槽内。

15、在本技术中,插块的插接到位与卡件的嵌入到位是同时实现的,用户能够非常方便快捷的实现本技术的装配,只需要从下向上插入,卡件自动实现嵌入卡槽,完成锁定。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位于面板的下部靠近面板底面设置,卡槽与下边缘之间设置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供卡件沿预定方向通过。

17、所述的导向通道与面板底面之间为倾斜面过渡,导向通道与卡槽内壁面之间为倾斜面过度,回缩状态下的卡件仍有部分位于卡槽内;以导向通道的最高点为基准,回缩状态下的卡件有0.2mm-1mm长度的头部位于卡槽内。

18、本技术的设计是由下向上移动插块实现与面板的连接,那么在移动时,本技术的结构设置会在上方卡槽、下方导向通道,两处同时限制插块的移动方向,两点确定一直线,能够简单、顺滑的将插块嵌入到插座内,并完成锁定。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卡件朝向面板的端面上部为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下部为垂直的平面。

20、本技术在卡件上同样做了相应的导向处理,卡件的上部设置为倾斜面,在卡件移动时提供一个导向作用,平滑过度。

21、此外,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是适合于反复的装配与拆卸的。本技术在解锁后,即接触件越过凸点则保持在第三作用面上。本技术的设计回缩状态下的卡件仍然有部分位于卡槽内,那么在拆卸时,卡件的端面不可避免的会与导向通道接触。那么卡件在倾斜面的作用下会受到轴向上的推力,推力带动卡件回缩,进而使得接触件越过凸点,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本技术的结构设置,使得在拆卸过程中,能够微受力而复原,不需要用户再去做复位处理。即本技术在整个装配、拆卸过程中,是自动实现上锁、旋转解锁、拆卸时自动回复原位,而后实现下一次装配时的上锁。

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回缩状态下的卡件有轴向长度0.2mm-1mm位于卡槽内,该长度的卡件位于卡槽内,既能确保卡件能够沿着导向通道顺利拆卸出来,又能够由导向通道施加给卡件回缩的力,使得卡件回复到伸长状态,等待下一次的装配。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大幅度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槽为圆柱形结构,对应的,所述的卡件为圆筒状。在本技术中卡件为带有阶梯孔的圆筒结构,方便连杆的安装,也方便卡件本身的加工成型。

24、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块为腰形结构,插块的上部嵌入到插座内。在本技术中,插入插座的插块受到了除了向下移动之外其他任意方向的限制。而插块同时又受到了嵌入到卡槽的卡件的限制。即本技术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良好。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卡件安装在安装孔处,卡件外周面设置有沿轴向设置的凸棱,所述的安装孔内设置有与凸棱结构对应的凹陷,凹陷沿轴向贯穿安装孔的壁面,所述的凸棱嵌入到凹陷内。即在本技术中,凸棱与凹陷的结构限制了卡件只能沿着轴向伸长或回缩,而不能发生其他方向的移动。

26、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