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6818发布日期:2024-03-28 18:2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用电设备中设有电池包,电池包内设有包括多个电池的电池模组,在运输等工况下,电池模组容易发生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抗振性能和安装效率。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壳体和第一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第一壳壁设有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沿第一方向,第一电池模组设于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之间,第一电池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第三部分朝向第一壳壁的侧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凹槽,且第三安装部与第三部分连接。

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设置降低了电池模组第三部分处的高度,从而提高了第三部分的刚度,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凹槽内,且第三安装部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三部分处于第一电池模组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其与壳体的第三安装部连接,在运输等剧烈工况下,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模组靠近中部位置的振动,还提高了电池模组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包括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一底壁朝向第一壳壁设置。电池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三部分,并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三安装部。

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贯穿第三部分,有利于将第一底壁抵紧于第三安装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三部分与第三安装部连接的稳固性。

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朝向第二壳壁的侧部设有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

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三部分的高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三部分的刚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一电池模组的振动。

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还包括第二底壁、第三连接壁以及第四连接壁,第二底壁、第二连接壁以及第四连接壁围设形成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第二底壁朝向第二壳壁设置。沿第一方向,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的距离为d1,第一部分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沿第一方向,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2,满足:0.5×d2≤d1≤0.8×d2。

9、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的距离d1和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d2满足0.5×d2≤d1≤0.8×d2这一条件时,有利于提升第三部分的刚度,从而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模组的振动,提升第一电池模组的抗振性。

1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包括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第一底壁、第一连接壁以及第二连接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沿第一方向,第一壳壁朝向第一底壁设置。沿第一方向,第一底壁设有定位柱,第三安装部设有定位孔,定位柱设于定位孔。

11、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三部分安装于第三安装部的简便性和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1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朝第二壳壁凸出设置,沿第二方向,第一电池模组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

1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朝第二壳壁凸出有利于限制第一电池模组的移动,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电池模组的安装的稳固性。

1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一部分设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三部分设有第三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连通,并共同收容第一电池组。

1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包括用于容纳第一电池组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池模组的容量,从而降低了电池包内安装电池模组的数量,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组装效率。

1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第二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第二电池模组设于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之间,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垂直。第二电池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部分、第六部分以及第五部分。第四部分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五部分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第六部分朝向第一壳壁的侧部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三凹槽,且第三安装部与第六部分连接。

17、上述实施例中,第六部分设置第三凹槽,减小了第二电池模组的第六部分处的高度,从而提高了第六部分的刚度,有利于抑制第二电池模组的振动,且第六部分设有第三凹槽,且第六部分与第三安装部连接,第六部分处于第二电池模组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其与壳体的第三安装部连接,在运输等剧烈工况下,有利于抑制第二电池模组靠近中部位置的振动,还提高了第二电池模组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1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凹槽贯通第三部分,第三凹槽贯通第六部分,沿第三方向,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连通。

19、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连通,有利于让第三安装部既设于第一凹槽内还设于第三凹槽内,且第三安装部还与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均连接,使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连接为一个整体,如此有利于提升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抗振性能,且利于提升安装的简便性。

2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位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朝向第二壳壁的一侧;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第三部分以及第三安装部,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第六部分以及第三安装部。

21、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均设于第三连接件与第三安装部之间,有利于使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连接为一个整体,降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之间振动频率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2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三部分朝向第二壳壁的侧部设有第二凹槽,第六部分朝向第二壳壁的侧部设有第四凹槽,沿第三方向,第二凹槽贯通第三部分,第四凹槽贯通第六部分,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连通,第三连接件沿第三方向延伸并设于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

23、上述实施例中,如此设置让第三连接件与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共同配合,限制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之间的相对移动,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之间振动频率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2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沿第一方向,第四凹槽的投影与第三凹槽的投影存在重叠。

2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投影与第二凹槽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投影重叠,第四凹槽的投影与第三凹槽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的高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的刚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振动。

2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池模组包括第二电池组,第四部分设有第四容纳空间,第五部分设有第五容纳空间,第六部分设有第六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第五容纳空间和第六容纳空间连通,且共同收容第二电池组。

27、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池模组包括用于容纳第二电池组的第四容纳空间、第五容纳空间和第六容纳空间,有利于提高第二电池模组的容量,从而降低了电池包内安装电池模组的数量,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组装效率。

2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一电池模组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第三方向排布,并围设出收容第一电池组的收容空间,沿第三方向,第一电池组的一端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一电池组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第一凹槽,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垂直。

29、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模组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件,第一散热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壁和支撑组件,第一壁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一凹部,第二电池的部分设于第二凹部。支撑组件包括与第一壁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设于第一电池背离第二电池的一侧;第二挡板设于第二电池背离第一电池的一侧。

30、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安装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过程中,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存在偏斜和脱出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风险,第一挡板能够起到止挡第一电池的作用,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的偏斜和脱出,提高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贴合的紧密程度,第二挡板能够起到止挡第二电池的作用,有利于抑制第二电池的偏斜和脱出,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距离,或提高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与第一散热件贴合的紧密程度,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31、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第一电池抵接或相离,第二挡板于第二电池抵接或相离。

3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挡板和第一电池抵接,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一电池的偏斜,第一挡板和第一电池相离有利于留出第一电池的活动空间,方便第一散热件的安装。第二挡板和第二电池抵接,有利于进一步抑制第二电池的偏斜,第二挡板和第二电池相离有利于留出第二电池的活动空间,方便第一散热件的安装。

33、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内收容有冷却剂。

34、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内收容有冷却剂,有利于提高第一散热件的冷却效果。

35、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之间设有第一导热件,第一导热件与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相接触,第一散热件与第二电池之间设有第二导热件,第二导热件与第二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相接触。第一导热件呈压缩状态,第二导热件呈压缩状态。

36、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受到第一散热件和第一电池的挤压而被压缩,第二导热件受到第一散热件和第二电池的挤压而被压缩,有利于填充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之间的空隙以及第二电池和第一散热件之间的空隙,还有利于限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移动,降低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偏斜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之间的换热效率。

37、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38、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升第一散热件与第一电池、第二电池之间的换热效率。

39、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挡板的导热系数。

40、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一挡板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升对第一电池的冷却效果。

41、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挡板的导热系数。

42、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挡板的导热系数,有利于提升对第二电池的冷却效果。

43、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抵接,第一电池的数量为i,第n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抵接面积为sn,第m个第一电池与第一散热件的抵接面积为sm。其中,i、n、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满足:i≥n≠m;且0≤sn-sm≤sn/30。

44、上述实施例中,在满足:i≥n≠m;且0≤sn-sm≤sn/30这一条件时,有利于降低任意两个第一电池和第一散热件的换热面积之差,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电池组中各电池受热的均一性。

45、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沿第一凹部的深度方向,第一电池的长度为l1,第一挡板的高度与第一凹部的深度之和为l,满足:l1/3≤l≤l1/2。

46、上述实施例中,在满足l1/3≤l≤l1/2这一条件时,有利于提高第一挡板对第一电池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第一挡板抑制第一电池偏斜的风险。

47、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电路板设于第一电池模组的一端,且电路板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散热器还包括循环体,循环体与第一散热件连通,循环体还与散热器的外部连通,循环体和电路板设于第一电池模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

48、上述实施例中,循环体和电路板设于第一支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有利于循环体内的冷却剂与电路板进行热量交互,使冷却剂在循环过程带走电路板产生的部分热量,有利于提升第一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49、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50、上述实施例中,电池包的抗振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51、本技术中电池包包括壳体和第一电池模组,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第一壳壁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一电池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第三部分朝向第一壳壁的侧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三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凹槽,且第三安装部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一凹槽降低了电池模组第三部分处的高度,从而提高了第三部分的刚度,且第三安装部设于第一凹槽内,且第三安装部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三部分处于第一电池模组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其与壳体的第三安装部连接,在运输等剧烈工况下,有利于抑制第一电池模组靠近中部位置的振动,还提高了电池模组与壳体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