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34421发布日期:2024-03-25 19:30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充电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1、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现在的新能源车一般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故在汽车的供电系统中存在有蓄电池包,然后当汽车的供电系统缺电时则通过外接充电线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3、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充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太高的温度会导致负极硫化并降低电瓶寿命,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充电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太高的温度会导致负极硫化并降低电瓶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包括:

4、获取剩余电量;

5、于剩余电量等于预设的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温度;

6、基于当前温度从预设的温度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充电温度曲线;

7、基于预设的预计充电时长从充电温度曲线上查找到对应的预计充电温度;

8、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预设的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预设的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9、于预计充电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仅进行充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11、可选的,于预计充电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的方法包括:

12、基于充电温度曲线和最高安全温度确定到达时长;

13、基于充电温度曲线从预设的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温度曲线;

14、分析混合温度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温度;

15、于混合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在充电的同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16、于混合温度大于最高安全温度时基于当前温度确定第一恒温曲线;

17、基于第一恒温曲线和充电温度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一变温曲线;

18、基于第一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一变温曲线;

19、分析混合第一变温曲线以得到预计充电时长对应的混合变温温度;

20、筛选出混合变温温度小于最高安全温度的第一变温曲线,将该第一变温曲线定义为提前冷却温度曲线;

21、拆解提前冷却温度曲线以得到第一恒温曲线对应的恒温时长;

22、在充电前恒温时长对应的时长时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因为冷风系统下降的速度比充电放热上升的速度慢而仍然会在充电时间内达到最高安全温度时,则提前进行降温以保证充电完毕后始终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提高了充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24、可选的,还包括提前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然后在恒温时长之后开始充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25、获取当前时间;

26、于剩余电量等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输出预设的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27、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28、于剩余电量大于充电临界电量时获取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29、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剩余电量和充电临界电量计算预计充电时间;

30、于预计充电时间小于恒温时长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31、于预计充电时间大于恒温时长时基于预计充电时间和恒温时长确定吹风时长;

32、基于当前温度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预设的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使用温度曲线;

33、分析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时刻温度;

34、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35、于吹风时刻温度不大于当前温度时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且于吹风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且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析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而确定是否会增加热量,若增加热量则需要将使用的功能进行停职以保证在恒温时长时温度保持在当前温度从而保证冷却系统能够在充电前已经冷却恒温时长的时间,保证了冷风系统的冷却率。

37、可选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包括:

38、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预计充电时间确定第二恒温曲线;

39、基于第二恒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恒温冷却曲线;

40、基于恒温冷却曲线和当前温度确定恒温冷却时间;

41、按照预计充电时间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然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且按照恒温冷却时间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累计停止使用时长,最后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无法边耗电边冷却,那么就采取先耗电,然后冷却,再进行充电并冷却的过程,以保证每次都在电量达到充电临界电量时进行充电,避免电量仅使用一点点就开始充电的情况发生,减少充电的频繁程度,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43、可选的,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44、基于使用温度曲线确定第三恒温曲线;

45、基于使用温度曲线和第三恒温曲线进行组合以得到第二变温曲线;

46、基于第二变温曲线从冷却变化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

47、分析混合第二变温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吹风温度;

48、筛选出吹风温度等于当前温度的混合第二变温曲线,将该第二变温曲线定义为控温曲线;

49、分析控温曲线以得到突变点,将该突变点对应的时间定义为实际断开时长;

50、于当前时间开始继续维持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并于实际断开时长之后输出停止使用信号并打开冷风系统进行吹风,并于吹风时长之后开始累计停止使用时长;

51、于停止使用时长等于恒温时长时进行充电同时冷风系统维持吹风。

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吹风时长之前一直维持当前电源的使用,但是若仍然可以维持一部分的使用时间,那么可以继续将冷风系统的吹风时间进行提前,从而在保证还可以继续消耗电源的同时保证最终仍然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进一步提高了充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53、可选的,还包括于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不输出停止使用信号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

54、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

55、基于当前温度和替代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同使用温度曲线;

56、分析等同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等同吹风时刻温度;

57、于等同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将对应的替代使用状态定义为应急使用状态;

58、于应急使用状态存在时输出预设的电源切换信号;

59、于接收到预设的允许切换信号时将当前电源使用状态切换成应急使用状态。

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法通过冷却系统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抵消时,则可以采取产热更低的功能进行替换,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产热,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61、可选的,基于当前电源使用状态确定替代使用状态的方法包括:

62、拆解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以得到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

63、基于当前温度、重要使用状态和不影响使用状态从使用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温度曲线;

64、基于重要使用温度曲线累计分析确定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

65、分析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以得到吹风时长对应的重要吹风时刻温度;

66、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基于重要使用状态从预设的等效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等效使用状态;

67、将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进行重组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其中关联的重要使用状态和等效使用状态在替代使用状态中仅存在一个;

68、于重要吹风时刻温度小于等于当前温度时对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预设的重要程度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不影响使用状态按照任意数量依次进行选择以形成不影响使用状态组;

69、基于当前电源重要使用温度曲线和不影响使用状态组进行组合以得到替代使用状态。

7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1、一种电池包充电系统,包括:

7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剩余电量、当前温度、当前时间和当前电源使用状态;

73、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74、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控制方法。

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7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7、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7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内存大数据交互快捷的特点。

8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1、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电池包充电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8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有益技术效果:

84、1.当充电过程中温度达到安全温度以上时采用冷风系统进行吹风,使得温度处于最高安全温度以下,防止温度过高而负极硫化,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85、2.,通过分析当前电源使用状态从而确定是否会增加热量,若增加热量则需要将使用的功能进行停职以保证在恒温时长时温度保持在当前温度从而保证冷却系统能够在充电前已经冷却恒温时长的时间,保证了冷风系统的冷却率;

86、3.当无法通过冷却系统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热量抵消时,则可以采取产热更低的功能进行替换,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产热,提高了温度控制的灵活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