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21593发布日期:2024-04-23 11:57阅读:7来源:国知局
计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兴起,对计算设备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计算设备包括背板和与背板连接的多个电路板,多个电路板可以通过连接器与背板电连接。具体的,背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即可电连接电路板和背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插接处存在间隙,间隙值越大,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阻抗越大,阻抗会干扰信号传输。因此,间隙会降低电路板和背板之间信号传输的质量。相关技术中,可以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处施加压力,以减小间隙值。但是在连接处施加压力会使得背板、电路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或者其他结构件由于过压而损伤,从而降低计算设备的连接器或者其他部件的结构可靠性。

3、因此,计算设备同时具备较好的传输质量和较好结构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计算设备在具备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支撑体中具有容纳腔,第二支撑体位于容纳腔中,第一支撑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支撑体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四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第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第三端设置有助拔器组件,第一弹性件位于限位组件和助拔器组件之间;当第二支撑体插入第一支撑体中时,助拔器组件与限位组件压缩第一弹性件,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支撑体中具有容纳腔,第二支撑体位于容纳腔内,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四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器,第一端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第三端设置有助拔器组件,第一弹性件位于限位组件与助拔器组件之间;限位组件用于在助拔器组件上施加第一压力,第一压力经由第二支撑体传递至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以减小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降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接触阻抗,提高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信号传输的质量;第一弹性件在限位组件与助拔器组件之间产生的压缩量可以抵消部分第一压力,以减小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挤压力,避免计算设备由于过压而出现损伤,使得计算设备在具有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后,第一弹性件为压缩状态,产生的回弹力用于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产生挤压力。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小于第一压力,由此,使得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挤压力较小。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第一弹性件为碟形弹簧。碟形弹簧具有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适用于轴向空间要求小的场合等优势,由此,可以适用于al服务器等对计算设备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的计算设备。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碟形弹簧被压平时的压缩量与碟形弹簧的厚度的比值为1.2-1.4。由此碟形弹簧可以在压缩量较大时所增加的回弹力较小,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挤压力的增加量较小,以减小第一连接器或者第二连接器由于过压而损伤的可能性。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碟形弹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碟形弹簧叠合或者对合。可以根据计算设备不同的使用需求选用不同的组合。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件和移动件,固定件与第一支撑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移动件位于固定件内并且可相对于固定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位于固定件和移动件之间;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时,助拔器组件与移动件抵接,以使第一弹性件压缩。第一弹性件位于固定件与移动件之间,移动件和固定件可以较好的对第一弹性件进行防护,以避免助拔器组件对第一弹性件造成损伤。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固定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移动件包括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之间;助拔器组件与第二支撑体可转动连接;助拔器组件转动至与第三限位部抵接以形成第一压力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在间隙为零值或者理论负值的同时,减小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挤压力,避免计算设备出现上述的损伤,使得计算设备在具有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助拔器组件转动至与第四限位部抵接以形成第二压力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断开插接。助拔器组件与第二支撑体的可转动连接还可以协助将第二支撑体从第一支撑体中拆出,以提高计算设备的拆装效率。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第一限位部上具有第一插孔,第三限位部上具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插设在第一插孔中,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连接柱上。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三限位部可以相对于第一限位部移动。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连接柱上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件和固定件之间的空间并且使得第一弹性件的安装方式简单。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第二限位部上具有第二插孔,第四限位部上具有第三插孔;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插设在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第三插孔为盲孔。由此,可以减小移动件中移动件中移动件本体的外周尺寸,并且可以增加移动件的强度。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助拔器组件包括扳手,扳手与第二支撑体可转动连接,扳手包括第一支撑臂;扳手可绕第二支撑体转动以使第一支撑臂在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之间移动;第一支撑臂在第三限位部上施加第一压力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第一支撑臂在第四限位部上施加第二压力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断开插接。通过设置扳手和第一支撑臂,扳手相对于第二支撑体转动时可以通过杠杆结构带动第一支撑臂转动,由此可以便于助拔器组件相对于第二支撑体转动。并且便于第一支撑臂分别与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相互作用,以便于计算设备的组装。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扳手还包括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呈夹角设置。第二支撑臂用于在第一限位部上施加第三压力,以补偿第一支撑臂与第四限位部之间的第二压力。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第一支撑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二支撑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扳手;限位组件、第一弹性件和扳手三者对应设置;助拔器组件还包括把手,把手沿第二方向延伸,把手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扳手,把手可带动与把手连接的扳手相对于第二支撑体同步转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把手可带动两个扳手同时转动,由此,可以提高第二支撑体的拆装效率。并且两个扳手同时在第二支撑体上施加第一压力,使得第二支撑体120沿第二方向y的受力平衡。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第一支撑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和第一弹性件;第二支撑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扳手;限位组件、第一弹性件和扳手三者对应设置;第二支撑体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把手,每个把手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扳手;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之间具有夹角。通过设置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个把手,并且每个把手连接两个扳手,操作人员的双手分别握持一个把手,使得第二支撑体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受力平衡。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助拔器组件还包括安装轴和卡扣,安装轴在把手内沿第二方向延伸,所示卡扣套设在安装轴上,卡扣用于与第二支撑体卡接,以使把手相对于第二支撑体固定。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助拔器组件还包括扭簧,扭簧包括扭簧本体、第一臂和第二臂,扭簧本体套设在安装轴上,第一臂与把手抵接,第二臂与卡扣抵接,以使卡扣与第二支撑体保持卡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助拔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撑体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扳手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可以避免第二支撑体在拆装时与第一支撑体干涉。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计算设备包括柜体和多个计算节点,第一支撑体为柜体,第二支撑体为一个计算节点的壳体;柜体的第二端设置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一电路板上,壳体中设置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二电路板靠近第四端的一侧。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计算设备包括外壳和图形处理器模块,第一支撑体为外壳,第二支撑体为图形处理器模块的壳体;外壳内设置第一电路板,第一连接器位于第一电路板靠近第二端的一侧,图形处理器模块的壳体内设置第二电路板,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二电路板靠近第四端的一侧,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形处理器芯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