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7153发布日期:2023-04-05 14:0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作为主流的储能器件,电池包的容量与热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及安全性能,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电池包内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池,以实现电池的性能互补,提升电池包的容量、热稳定性等性能,同类电池的串并联通过汇流排对电池的连接实现,但连接于不同类型电池的汇流排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因此需要在汇流排之间设置隔离层,导致汇流排与电池的连接较为繁琐,不利于电池包的快速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组,能够提高电池与汇流排的连接便利度及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2、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组的电池包。

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

4、第一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具有第一极柱;

5、第二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为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具有第二极柱,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二极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排布的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或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相对的两侧;

6、第一汇流排,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所述第一极柱;

7、第二汇流排,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所述第二极柱。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申请中,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在垂直于第一电池单元与第二电池单元排布的方向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池或第二单体电池相对的两侧,因此,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分别位于电池组的不同侧,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不存在重叠区域,无需设置隔离措施,汇流排与单体电池的连接便利度高,并且提高了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电气隔离板,所述电气隔离板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排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电气隔离板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极柱朝向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极柱朝向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电气隔离板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汇流排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汇流排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极柱凹陷设置的第一限位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汇流排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极柱凹陷设置的第二限位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汇流排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气隔离板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气隔离板包括两个第一隔离部与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的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第一信号采集件与第二信号采集件,所述第一信号采集件贴附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并与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件贴附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并与所述第二极柱电性连接。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膨胀系数,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首端和/或尾端。

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数量。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极柱,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极柱,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或所述第二单体电池高度方向上的中面、两个所述第一极柱中心距的中点、两个所述第二极柱中心距的中点共面。

19、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

20、箱体;

21、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容置于所述箱体内。

2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电气隔离板,所述电气隔离板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排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电气隔离板具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极柱朝向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极柱朝向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电气隔离板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汇流排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汇流排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极柱凹陷设置的第一限位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汇流排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隔离板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隔离板包括两个第一隔离部与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的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第一信号采集件与第二信号采集件,所述第一信号采集件贴附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并与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件贴附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隔离部,并与所述第二极柱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膨胀系数,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位于首端和/或尾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极柱,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极柱,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或所述第二单体电池高度方向上的中面、两个所述第一极柱中心距的中点、两个所述第二极柱中心距的中点共面。

10.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及电池包,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第一电池单元与第二电池单元交替排布,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池或第二单体电池相对的两侧;电池包包括电池组。本申请中,第一极柱与第二极柱在垂直于第一电池单元与第二电池单元排布的方向分别位于第一单体电池或第二单体电池相对的两侧,因此,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分别位于电池组的不同侧,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不存在重叠区域,无需设置隔离措施,汇流排与单体电池的连接便利度高,并且提高了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齐紫玉,郑娅敏,廖思航,董红伟,王华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