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组件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0274发布日期:2023-08-18 15:1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组件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储能站等领域。

2、现有技术中,由于卷绕工艺产能优势显著,因此,电池普遍采用卷绕结构;极片采用连续涂布,极卷采用断切工艺裁断相邻的两个极片,断切位置不可避免出现毛刺,引发自放电甚至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3、目前行业通过在极片的断切位置贴胶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切完极片之后,胶带与极片的断切面齐平,毛刺有几率从胶带边缘延伸而出,其次,在裁切极片时也容易导致活性物质涂层脱落,存在涂层掉粉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极组件,以解决电极组件容易出现毛刺刺穿隔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极性相反;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逐层卷绕而成,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对应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沿第一方向的部分伸出断切位置,其中,当所述保护层对应于所述第一极片的断切位置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当所述保护层对应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保护层包括支撑部以及第一粘接部,所述支撑部的抗穿刺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抗穿刺强度,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面粘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粘接部的另一面粘接在隔膜上。

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背向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面设置粘接区,所述粘接区设置有第二粘接部。

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背向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面设置有未粘接区,所述未粘接区对应于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沿第二方向的部分伸出断切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层分别位于断切位置的两侧,两个所述保护层相互粘接以包绕断切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pvc、pet和亚克力中的任一种制成。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10um,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一粘接部的针刺强度大于1gf/um。

9、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所述保护层的伸出长度为3mm~10mm,在第二方向上,所述保护层的伸出宽度为1mm~5mm。

10、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的宽度为2mm~100mm,且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宽度。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极组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极性相反;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极组件由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逐层卷绕而成,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对应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沿第一方向的部分伸出断切位置,其中,当所述保护层对应于所述第一极片的断切位置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极片的长度方向,当所述保护层对应于所述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保护层包括支撑部以及第一粘接部,所述支撑部的抗穿刺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粘接部的抗穿刺强度,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面粘接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粘接部的另一面粘接在隔膜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在隔膜上设置有保护层,该保护层对应于第一极片和/或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与现有的电极组件结构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仅需要在隔膜对应极片断切位置的区域设置保护层,无需采用在极片切断部位贴胶的方式,从而提高了卷绕速度,提高了生产速率,同时,本申请由于在隔膜对应极片断切位置的区域设置保护层,避免了断切后极片边缘与胶带边缘平齐从而导致毛刺刺穿隔膜的风险,而且,本申请中的保护层沿着第一方向向外延伸而出,从而使得保护层完全覆盖住极片的断切位置,不仅能够防止短路,还能形成对于粉尘的围堵,以免裁切过程附着在断切位置处的金属屑、活性涂层颗粒移位形成内部短路。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背向所述第一粘接部(42)的一面设置粘接区(4a),所述粘接区(4a)设置有第二粘接部(4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背向所述第一粘接部(42)的一面设置有未粘接区(4b),所述未粘接区(4b)对应于所述第一极片(1)或所述第二极片(2)的断切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沿第二方向的部分伸出断切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层(4)分别位于断切位置的两侧,两个所述保护层(4)相互粘接以包绕断切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为pvc、pet和亚克力中的任一种制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1)的厚度大于10um,所述支撑部(41)以及所述第一粘接部(42)的针刺强度大于1gf/um。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保护层(4)的伸出长度为3mm~10mm,在第二方向上,所述保护层(4)的伸出宽度为1mm~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的宽度为2mm~100mm,且所述第一极片(1)和所述第二极片(2)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保护层(4)的宽度。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和/或第二极片的断切位置对应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沿第一方向的部分伸出断切位置,保护层包括支撑部以及第一粘接部,支撑部的抗穿刺强度大于第一粘接部的抗穿刺强度,第一粘接部的一面粘接在支撑部上,第一粘接部的另一面粘接在隔膜上。本申请由于在隔膜对应极片断切位置的区域设置保护层,避免了断切后极片边缘与胶带边缘平齐从而导致毛刺刺穿隔膜的风险,保护层完全覆盖住极片的断切位置,不仅能够防止短路,还能形成对于粉尘的围堵,以免裁切过程附着在断切位置处的金属屑、活性涂层颗粒移位形成内部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武冬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