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9677发布日期:2023-06-28 13:5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


背景技术:

1、授权公告号为cn2096753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该专利提供的电池包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液冷组件,所述壳体本体和所述液冷组件拼接,从而使得所述液冷组件构造为所述电池包壳体的一部分。

2、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液冷组件缺少防护装置,尤其是接头处等刚性较弱部位在受外部撞击后容易发生泄露,并且电池包壳体内部如果有冷却液渗透也没有相应的处理结构容易对电池包等电器元件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上加强框架,下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下加强框架,下壳体侧壁与下加强框架之间设置有液冷板,所述上加强框架和下加强框架均由水平设置的横梁和竖直设置的竖梁制成,下加强框架最上层的横梁与下加强框架最下层的横梁机械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内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上方的底板上设置有通孔。

3、所述上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凸起的密封边,下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凹陷的密封槽,密封边的上表面与密封槽的下表面相配合。

4、密封槽下表面设置有密封胶层。

5、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液管道,冷却液管道的进液口与液冷板外侧的进液管相连,冷却液管道的出液口与液冷板外侧的出液管相连。

6、下加强框架最上层的横梁与上加强框架最下层的横梁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螺纹销。

7、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等距设置的支撑板条,通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板条之间。

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加强框架和下加强框架可以对电池包组件进行防撞击防护,也可对液冷板和液冷板与冷水箱接头处进行防护,也可在壳体内发生泄露后对电池包组件进行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上加强框架(3),下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下加强框架(4),下壳体(2)侧壁与下加强框架(4)之间设置有液冷板(5),所述上加强框架(3)和下加强框架(4)均由水平设置的横梁(6)和竖直设置的竖梁(7)制成,下加强框架(4)最上层的横梁(6)与上加强框架(3)最下层的横梁(6)机械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底板(8)内部设置有容纳槽(9),容纳槽(9)上方的底板(8)上设置有通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凸起的密封边(11),下壳体(2)的底端设置有凹陷的密封槽(12),密封边(11)的上表面与密封槽(12)的下表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密封槽(12)下表面设置有密封胶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5)内设置有冷却液管道,冷却液管道的进液口与液冷板(5)外侧的进液管(14)相连,冷却液管道的出液口与液冷板(5)外侧的出液管(1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加强框架(4)最上层的横梁(6)与上加强框架(3)最下层的横梁(6)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通孔(10),通孔(10)内设置有螺纹销(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上方设置有多组等距设置的支撑板条(17),通孔(1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板条(17)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上加强框架,下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下加强框架,下壳体侧壁与下加强框架之间设置有液冷板,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内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上方的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本技术通过上加强框架和下加强框架可以对电池包组件进行防撞击防护,也可对液冷板和液冷板与冷水箱接头处进行防护,也可在壳体内发生泄露后对电池包组件进行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单亮亮,王泽鹏,曹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