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端板、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2741发布日期:2023-07-18 19:1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电池端板、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端板、电池组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相关技术中的电池模组通常包括电芯组件和端板,其中,端板设置在电芯组件的两端,并通过紧固件与电芯组件夹设连接。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呼吸效应会产生一定的膨胀力,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力会持续增长,而现有端板很容易在该膨胀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甚至开裂,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端板。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池端板的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端板,所述电池端板包括端板主体,所述端板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凹槽;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凹槽,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环绕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主体上设置凹槽以及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环绕配合,以便于从中间向四周对电池单体充放电时产生的膨胀力分区域进行吸收和缓冲,防止电池端板发生变形甚至开裂,进而能更好的利用电池端板对电池单体进行保护,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端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周壁和所述凹槽的内周壁贴合设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段和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段,一个所述第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段的一端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一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依次环绕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且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段的宽度依次减小,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段的宽度依次减小。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段均构造为弧形段,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均构造为弧形面,且两个所述弧形段和两个所述弧形面分别贴合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为一体成型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厚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的厚度相同且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端板还包括多个防护件,所述多个防护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一一对应,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板;多个电池单体,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堆叠且在堆叠方向的两端均配置有所述电池端板,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整体由所述电池端板夹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整体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电池端板可拆卸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主体上设置凹槽以及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环绕配合,以便于从中间向四周对电池单体充放电时产生的膨胀力分区域进行吸收和缓冲,防止电池端板发生变形甚至开裂,进而能够更好的利用电池端板对电池单体进行保护,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端板主体上设置凹槽以及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环绕配合,以便于从中间向四周对电池单体充放电时产生的膨胀力分区域进行吸收和缓冲,防止电池端板发生变形甚至开裂,进而能够更好的利用电池端板对电池单体进行保护,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0)的外周壁和所述凹槽(11)的内周壁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段(31)和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段(32),一个所述第一段(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段(32)的一端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一段(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段(32)的另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30)依次环绕所述第一弹性件(20)设置;且沿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20)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段(31)的宽度依次减小,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段(32)的宽度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段(31)均构造为弧形段,所述第一弹性件(20)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均构造为弧形面,且两个所述弧形段和两个所述弧形面分别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为一体成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0)的厚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的厚度相同且大于所述凹槽(11)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防护件(40),所述多个防护件(40)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一一对应,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远离所述凹槽(11)的一侧。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端板、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电池端板包括:端板主体,端板主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于凹槽;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设于凹槽,且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环绕第一弹性件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主体上设置凹槽以及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环绕配合,以便于从中间向四周对电池单体充放电时产生的膨胀力分区域进行吸收和缓冲,防止电池端板发生变形甚至开裂,进而能够更好的利用电池端板对电池单体进行保护,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尹雪芹,李善鹏,尹小强,阳贵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