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7888发布日期:2023-06-10 02:5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插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


背景技术:

1、由于每个国家所采用插座结构和电压参数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经常出国的人士而言,在对数码产品充电时则需要借助转换插头进行协助;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为:cn113381255b,发明名称为:转换插头及其插座组件,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分别位于壳体两端插接组件和插脚组件,插接组件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与插脚组件接触的弹片,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并通过弹片接触与插脚组件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的插脚转换;上述结构中,弹片的正面与外部插脚的一侧相接触,在电性接通的时候,会存在爬电距离不够产生触电隐患的问题,因此,应有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转换插头,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转换插头的弹片的正面与外部插脚的一侧相接触,在电性接通的时候,会存在爬电距离不够产生触电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插槽,且所述插槽内设有弹片,所述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表面且沿着所述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所述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

3、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平台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由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朝所述弹片第二端渐增。

4、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槽的底部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连通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容置腔。

5、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长条通孔内还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贴合于所述弹片靠近所述插槽的一面。

6、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离件的远离所述插槽一面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内上端壁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导向安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7、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片与所述安装板的贴合部分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有从所述安装孔凸出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壳体的内下端壁连接。

8、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凸出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所述弹片置于两组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还设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板靠近所述上升台阶的一侧。

9、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片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还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所述插脚组件贴合于所述沉槽的内端。

10、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所述接触部还设有朝向远离所述上平台方向凸出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插槽的内壁还设有抵接槽,所述顶板嵌入至所述抵接槽内。

11、作为本方案中的一种改进,外部插脚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顶板和所述接触部对应贴合于所述外部插脚的末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壳体的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弹片,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弹片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且与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壳体表面且沿着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此时,位于弹片末端的接触部与外部插脚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弹片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在不增加产品的体积的同时,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插槽,且所述插槽内设有弹片,所述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所述弹片的第一端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所述壳体表面且沿着所述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所述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上平台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空隙由所述弹片的第一端至所述弹片的第二端方向渐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还设有朝向远离所述上平台方向凸出的顶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侧,所述插槽的内壁还设有抵接槽,所述顶板嵌入至所述抵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工作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顶板和所述接触部对应贴合于所述外部插脚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底部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连通于所述壳体形成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通孔内还设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贴合于所述弹片靠近所述插槽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远离所述插槽一面还设有安装板,所述壳体内上端壁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导向安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与所述安装板的贴合部分还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有从所述安装孔凸出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壳体的内下端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还设有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凸出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所述弹片置于两组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还设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置于所述第一隔离板靠近所述上升台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远离所述插槽的一面还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弹片的第一端;所述插脚组件贴合于所述沉槽的内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片末端接触式转换插头,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相对两端的插脚组件与转接结构,转接结构包括凸出于壳体的插槽,且插槽内设有弹片,插槽的内端壁设有上升台阶,弹片的第一端置于壳体内且与插脚组件电连接,第二端穿出壳体表面且沿着上升台阶的外部轮廓弯折延伸,并形成接触部置于上升台阶所形成的上平台上;在使用时,外部插脚插入至插槽中,此时,位于弹片末端的接触部与外部插脚进行接触,使得爬电路径为插脚组件、弹片的第一端再到接触部,进而增加了爬电距离,杜绝了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永明尚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