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1533发布日期:2023-07-28 02:3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散热铝型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


背景技术:

1、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盒用超薄铝型材,其公开号为:cn114388964a,其公开日为2022-04-22,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盒用超薄铝型材,包括沿纵长结构的型材本体,所述型材本体由金属铝一体挤压成型,所述型材本体内部沿纵长方向形成有矩形腔体,所述型材本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顶板、左板、底板、右板,所述顶板的顶面与底面分别水平持平,所述底板的顶面与底面分别水平持平,所述左板的右侧面与所述右板的左侧面分别竖直持平。

2、但直接采用板状的散热型材进行散热时,散热面积小,导致其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面积大和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包括底板和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散热主体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上方,所述散热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小鳍片部,所述第一小鳍片部从上到下设置,所述第一内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小鳍片部,所述第一内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小鳍片部,所述第二内腔的上侧壁设置有第四小鳍片部。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相同的第一小鳍片,两片所述第一小鳍片的间距相同。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鳍片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小鳍片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凹槽。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片所述第一小鳍片的间距为4.0mm到5.0mm,所述第一小鳍片的厚度为2.0mm。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上侧和下侧逐渐变短的第二小鳍片。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小鳍片的厚度为2.0mm,两片所述第二小鳍片的间距为2.0mm到3.5mm。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左侧和右侧逐渐变短的第三小鳍片。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左侧和右侧逐渐变短的第四小鳍片。

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底板上成型散热主体,从而增加了底板的散热面积,另外该散热主体还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可以通风从而帮助散热主体快速将热量带走,另外在散热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小鳍片部,是为了增加散热主体左右两侧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大散热主体左右两侧的散热效果,而第一内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小鳍片部和第一内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小鳍片部,从而使得第一内腔整体呈x型,在保证第一内腔通风效果的情况下,还增加了散热主体在第一内腔处的散热面积,另外设置第二内腔,使得底板与散热主体之间可以通风,从而增加散热主体和底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散热主体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上方,所述散热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小鳍片部,所述第一小鳍片部从上到下设置,所述第一内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小鳍片部,所述第一内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小鳍片部,所述第二内腔的上侧壁设置有第四小鳍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相同的第一小鳍片,两片所述第一小鳍片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鳍片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小鳍片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第一小鳍片的间距为4.0mm到5.0mm,所述第一小鳍片的厚度为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上侧和下侧逐渐变短的第二小鳍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鳍片的厚度为2.0mm,两片所述第二小鳍片的间距为2.0mm到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左侧和右侧逐渐变短的第三小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小鳍片部包括多片长度呈中间长,左侧和右侧逐渐变短的第四小鳍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铝型材,包括底板和散热主体,散热主体固定在底板上,散热主体具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位于第二内腔的上方,散热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小鳍片部,第一小鳍片部从上到下设置,第一内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小鳍片部,第一内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小鳍片部,第二内腔的上侧壁设置有第四小鳍片部。本申请通过设置散热主体,通过散热主体的散热结构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底板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东联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