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6673发布日期:2023-07-28 10:1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对电力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配电网的可靠性、智能化、安全性等要求。其中开关及控制器是配电网中的重要节点,起到隔离、检测及控制的作用。现在要求开关更小、更可靠,与之配用的控制器更智能、可靠。控制器的取电方式传统的方式是用pt取电,这种方式是电磁式原理,pt的体积大,占用很大的空间,现在慢慢发展出了电容取电。这种方式体积小,可以与开关集成,大大节省了空间。

2、当采用电容取电时,需要二次侧与一次侧进行电气的隔离,即要求二次侧的电压控制在安全电压,不能与一次侧一样高的电压。这就需要把二次侧的l1,l2,n极进行短接,即可以有效限制二次侧的电压。这种短接功能由一种具有自动短接功能的连接器实现,当在插合时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分离时自动实现短接,从而实现电压隔离保护。

3、现有技术的自动短接实现方式为:在连接器装插孔侧设有相应的接触头,接触头由弹簧支撑抵在两相邻的接触件(孔式)上,在插头插座分离的情况下保护设备;当插合时则会由插合端(装针端)上设的顶杆顶开接触头,插针及插孔可以正常插合,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的正常通电运行。现有自短接技术有以下几下不足:1)只能在装孔端设置接触头,因为结构的限制,短接结构必须设置在连接器的装孔端,因为装孔端的内部空间大。如果设置在装针端,装孔端须设有顶杆,每相邻接触件间都设有一个较长的顶杆凸出插合面,顶杆与绝缘体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很容易被碰断。2)装针端必须设有顶开接触头的顶杆,在插合时,装针端的顶杆把接触头顶开,设备才能正常通电。而顶杆必须装在装针端。因此产品有明显的限制条件,如不能在装针端实现自动短接;不能在连接器一端实现自短接功能与正常通断功能自动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连接器,能够单独在装针端实现自短接,能在连接器一端实现自短接与正常通断自动恢复。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第一接触件为长条形,第一绝缘件包含第一绝缘件前端面,第一接触件穿过第二绝缘件和第一绝缘件,第一接触件一端从第一绝缘件前端面伸出,所述第一接触件侧面设有凸台,第一绝缘件在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之间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可以上下移动的顶杆,顶杆一端伸出第一绝缘件前端面,另一端可以穿过相邻2个第一接触件凸台之间的间隙,第二绝缘件在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孔,第二绝缘件孔中设置有接触头、弹簧,弹簧一端抵住接触头一端,另一端支撑在第二绝缘件孔底部,接触头另一端和顶杆下端相对,并在弹簧作用下抵住2个第一接触件凸台,形成电连通。

4、可选的,所述接触头与凸台接触位置为锥面。

5、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为圆柱形。

6、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件比所述顶杆伸出第一绝缘件前端面部分要长。

7、可选的,所述顶杆为上端细、下端粗,第一绝缘件在2个第一接触件之间的通孔为上端小、下端大。

8、可选的,所述凸台位于第二绝缘件上端面附近。

9、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第一接触件的连接头外壳,所述连接头外壳为圆形,侧面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头外壳螺纹。

10、可选的,所述连接头外壳包括用于固定的连接头外壳固定台,连接头外壳固定台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头外壳固定台固定孔。

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器,包括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三绝缘件设有接触孔,接触孔内侧上设有第二接触件,当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座插合时,所述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先电接触,第三绝缘件前端面顶压顶杆一端,顶杆另一端顶住接触头一端使其与两第一接触件凸台脱离接触,这时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可以正常电导通,当在进行以上动作时,顶杆会移动并伸入第二绝缘件的孔内,顶杆一端部一直顶住接触头一端部,接触头与顶杆同向移动,接触头压缩弹簧;当接插头与接插座分离时,第三绝缘件前端面逐渐远离第一绝缘件前端面,这时弹簧回弹,支撑接触头向第一接触件凸台靠近,当第三绝缘件前端面与顶杆脱离接触后,接触头抵在两相邻第一接触件凸台上实现第一接触件间短接,接插头继续移动,直到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完全分离。

12、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三绝缘件的连接座外壳,所述连接座外壳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座外壳螺纹。

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单独在装针端实现自短接,能在连接器一端实现自短接与正常通断自动恢复,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包括第一绝缘件(110)、第二绝缘件(120)和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130),第一接触件(130)为长条形,第一绝缘件(110)包含第一绝缘件前端面(111),第一接触件(130)穿过第二绝缘件(120)和第一绝缘件(110),第一接触件(130)一端从第一绝缘件前端面(111)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30)侧面设有凸台(131),第一绝缘件(110)在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130)之间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可以上下移动的顶杆(140),顶杆(140)一端伸出第一绝缘件前端面(111),另一端可以穿过相邻2个第一接触件(130)凸台(131)之间的间隙,第二绝缘件(120)在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13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孔(121),第二绝缘件孔(121)中设置有接触头(150)、弹簧(160),弹簧(160)一端抵住接触头(150)一端,另一端支撑在第二绝缘件孔(121)底部,接触头(150)另一端和顶杆(140)下端相对,并在弹簧(160)作用下抵住2个第一接触件(130)凸台(131),形成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150)与凸台(131)接触位置为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30)为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30)比所述顶杆(140)伸出第一绝缘件前端面(111)部分要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40)为上端细、下端粗,第一绝缘件(110)在2个第一接触件(130)之间的通孔为上端小、下端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31)位于第二绝缘件(120)上端面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绝缘件(110)、第二绝缘件(120)和第一接触件(130)的连接头外壳(170),所述连接头外壳(170)为圆形,侧面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头外壳螺纹(1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外壳(170)包括用于固定的连接头外壳固定台(172),连接头外壳固定台(172)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头外壳固定台固定孔(173)。

9.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100)和连接座(200),所述连接座(200)包括第三绝缘件(220),所述第三绝缘件(220)设有接触孔(210),接触孔(210)内侧上设有第二接触件(240),当所述连接头(100)与连接座(200)插合时,所述第一接触件(130)与第二接触件(240)先电接触,第三绝缘件(220)前端面顶压顶杆(140)一端,顶杆(140)另一端顶住接触头(150)一端使其与两第一接触件凸台(131)脱离接触,这时第一接触件(130)与第二接触件(240)可以正常电导通,当在进行以上动作时,顶杆(140)会移动并伸入第二绝缘件(120)的孔内,顶杆(140)一端部一直顶住接触头(150)一端部,接触头(150)与顶杆(140)同向移动,接触头(150)压缩弹簧(160);当连接头(100)与连接座(200)分离时,第三绝缘件(220)前端面逐渐远离第一绝缘件前端面(111),这时弹簧(160)回弹,支撑接触头(150)向第一接触件凸台(131)靠近,当第三绝缘件(220)前端面与顶杆(140)脱离接触后,接触头(150)抵在两相邻第一接触件凸台(131)上实现第一接触件(130)间短接,连接头(100)继续移动,直到第一接触件(130)和第二接触件(240)完全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00)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三绝缘件(220)的连接座外壳(230),所述连接座外壳(230)内侧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座外壳螺纹(2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短接功能的连接头及连接器,连接头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至少2个第一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穿过第二绝缘件和第一绝缘件,从第一绝缘件前端面伸出,第一接触件侧面设有凸台,第一绝缘件在2个第一接触件之间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可以上下移动的顶杆,顶杆一端伸出第一绝缘件前端面,另一端可以穿过相邻2个第一接触件凸台之间的间隙,第二绝缘件在2个第一接触件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孔,其中设置有接触头、弹簧,弹簧一端抵住接触头一端,另一端支撑在第二绝缘件孔底部,接触头另一端和顶杆下端相对,并在弹簧作用下抵住2个第一接触件凸台,形成电连通。具有能在连接器一端实现自短接与正常通断自动恢复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郴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力为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