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9019发布日期:2023-08-24 23:4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驱动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气开关,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电磁铁。


背景技术:

1、为了保证电磁铁的输出力,目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往往以增加驱动电磁铁体积来满足要求,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技术措施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为驱动电磁铁输出力基本上得到了保证,所谓的失彼即为驱动电磁铁体积大以及驱动电磁铁成本显著增加。基于前述情形,对于如何在增大驱动电磁铁驱动力与避免驱动电磁铁体积过大以及避免增大成本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助于显著增大电磁铁驱动力,又有利于避免驱动电磁铁体积以及成本的增大。

2、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驱动电磁铁,该驱动电磁铁包括静铁心、动铁心和线圈,静铁心呈上部具有一开口的框体状构造,线圈设置在静铁心腔内并且套置在动铁心上,所述动铁心包括柱体、柱头和颈部,柱体构成为所述动铁心的下端,颈部构成于柱体与柱头之间,而柱头构成为所述动铁心的上端并且位于所述静铁心腔的外部;在所述柱头上构成有一第一斜磁极面,而在所述静铁心上构成有与第一斜磁极面相配合的第二斜磁极面。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静铁心的静铁心腔由静铁心的底壁、侧壁和顶壁共同围合构成,所述开口以及所述第二斜磁极面构成于所述顶壁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柱头构成为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的斜契形状,所述开口构成为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的斜契形状,并且当所述柱体向下位移至所述柱头与所述开口相配合时,所述第一斜磁极面与所述第二斜磁极面彼此配合。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柱体的下方延伸有一用于对所述动铁心导向的导向柱,在所述静铁心的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柱的位置开设有底壁导向柱孔,导向柱与底壁导向柱孔构成滑动副。

6、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所述的静铁心、颈部和柱体构成为第一磁路,该第一磁路具有第一磁路气隙,该第一磁路气隙存在于所述柱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且当所述第一磁路气隙变小时,由所述第一磁路产生递增的电磁力驱动所述动铁心动作。

7、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所述的静铁心、柱头、颈部和柱体构成为第二磁路,所述的第二磁路具有第二磁路气隙,该第二磁路气隙存在于所述柱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且同时存在于所述第一斜磁极面与第二斜磁极面之间,随着所述动铁心向下运动而使所述第二磁路气隙减小,并且在第二磁路气隙减小时,由所述第二磁路产生递增的电磁力而驱使所述动铁心动作。

8、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颈部与所述顶壁上的所述开口相对应,所述的颈部在所述的开口内上下滑动。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柱体的上端的外缘上设有限位台阶,当所述的动铁心向上移动到位后,所述的限位台阶抵靠在所述的顶壁的下沿上。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斜磁极面以及与第一斜磁极面相配合的第二斜磁极面,在磁铁内部增加了一路磁路,使驱动电磁铁的驱动力得以显著增大,并且避免驱动电磁铁体积以及成本的增大。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电磁铁,该驱动电磁铁(1)包括静铁心(11)、动铁心(12)和线圈(13),静铁心(11)呈上部具有一开口(114)的框体状构造,线圈(13)设置在静铁心腔(115)内并且套置在动铁心(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心(12)包括柱体(121)、柱头(122)和颈部(123),柱体(121)构成为所述动铁心(12)的下端,颈部(123)构成于柱体(121)与柱头(122)之间,而柱头(122)构成为所述动铁心(12)的上端并且位于所述静铁心腔(115)的外部;在所述柱头(122)上构成有一第一斜磁极面(1221),而在所述静铁心(11)上构成有与第一斜磁极面(1221)相配合的第二斜磁极面(1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心(11)的静铁心腔(115)由静铁心(11)的底壁(111)、侧壁(112)和顶壁(113)共同围合构成,所述开口(114)以及所述第二斜磁极面(1131)构成于所述顶壁(1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头(122)构成为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的斜契形状,所述开口(114)构成为上部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的斜契形状,并且当所述柱体(121)向下位移至所述柱头(122)与所述开口(114)相配合时,所述第一斜磁极面(1221)与所述第二斜磁极面(1131)彼此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体(121)的下方延伸有一用于对所述动铁心(12)导向的导向柱(1211),在所述静铁心(11)的底壁(11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向柱(1211)的位置开设有底壁导向柱孔(1111),导向柱(1211)与底壁导向柱孔(1111)构成滑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静铁心(11)、颈部(123)和柱体(121)构成为第一磁路(c1),该第一磁路(c1)具有第一磁路气隙,该第一磁路气隙存在于所述柱体(121)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壁(111)之间,并且当所述第一磁路气隙变小时,由所述第一磁路(c1)产生递增的电磁力驱动所述动铁心(12)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静铁心(11)、柱头(122)、颈部(123)和柱体(121)构成为第二磁路(c2),所述的第二磁路(c2)具有第二磁路气隙,该第二磁路气隙存在于所述柱体(121)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壁(111)之间并且同时存在于所述第一斜磁极面(1221)与第二斜磁极面(1131)之间,随着所述动铁心(12)向下运动而使所述第二磁路气隙减小,并且在第二磁路气隙减小时,由所述第二磁路(c2)产生递增的电磁力而驱使所述动铁心(12)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部(123)与所述顶壁(113)上的所述开口(114)相对应,所述的颈部(123)在所述的开口(114)内上下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121)的上端的外缘上设有限位台阶(1212),当所述的动铁心(12)向上移动到位后,所述的限位台阶(1212)抵靠在所述的顶壁(113)的下沿上。


技术总结
一种驱动电磁铁,该驱动电磁铁包括静铁心、动铁心和线圈,静铁心呈上部具有一开口的框体状构造,线圈设置在静铁心腔内并且套置在动铁心上,所述动铁心包括柱体、柱头和颈部,柱体构成为所述动铁心的下端,颈部构成于柱体与柱头之间,而柱头构成为所述动铁心的上端并且位于所述静铁心腔的外部;在所述柱头上构成有一第一斜磁极面,而在所述静铁心上构成有与第一斜磁极面相配合的第二斜磁极面。优点:通过设置第一斜磁极面以及与第一斜磁极面相配合的第二斜磁极面,在磁铁内部增加了一路磁路,使驱动电磁铁的驱动力得以显著增大,并且避免驱动电磁铁体积以及成本的增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影,陈琳,刘洪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