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8976发布日期:2023-07-25 17: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接触器,具体为一种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1、电磁接触器广泛用作大电流电器设备的接通、切断电路,通过线圈通电后,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产生磁场,使铁芯产生足够大的吸力,克服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将衔铁吸合,然后通过传动机构对触点断开和闭合工作,现在的电磁接触器在铁芯与衔铁吸合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噪音,且现在的电磁接触器上下壳体通过螺栓固定,结构简单,连接不牢固,易出现松动,且检修时,需要工作工具进行拆卸,使用不便。

2、经过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201820080760.1,公告日2018年01月18日,公开了一种电磁接触器,文中提出“接触器壳体1内部在触头机构2上表面两侧端固定安装有引弧盒3,两个引弧盒3分别固定安装在接触器壳体1内部上端两侧壁上,”接触器壳体1通过两侧的螺栓实现上下壳体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不牢固,螺栓易发生脱落的情况,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一种电磁接触器不具有连接牢固,不易松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第二减震弹簧、下壳体与定位杆,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安装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两侧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且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安装有铁芯,所述铁芯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线圈,所述下壳体的上方安装有上壳体,且上壳体的内壁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下壳体顶端的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一侧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锁板,所述上壳体下方的外壁均设置有与锁板相匹配的锁槽。

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壁安装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下方安装有密封圈。

4、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密封作用。

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另一侧的外壁安装有第二伞齿,且第二伞齿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一伞齿,所述第一伞齿的顶端均连接有转杆,所述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

6、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啮合,机械结构稳定,使锁板使用性能更好。

7、优选的,所述下壳体顶端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锁板一端的两侧外壁均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连接。

8、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板移动的同时,限位块在限位槽内移动,实现对锁板支撑限位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顶端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锁紧弹簧,且锁紧弹簧的一端均连接有定位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槽。

10、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杆卡进定位槽内,实现对转杆锁定作用,避免转杆转动松动。

11、优选的,所述减震座顶端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且第二减震弹簧的顶端均连接有安装腿,所述安装腿的顶端均连接于铁芯的两侧外壁。

12、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减震弹簧被挤压变形,实现对铁芯减震缓冲作用。

13、优选的,所述铁芯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磁铁,且上磁铁的下方安装有下磁铁,所述下磁铁与上磁铁相对一面磁极相同。

14、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磁铁与上磁铁相对一面磁极相同形成排斥力,对振动力进行减震缓冲作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有定位杆、第一伞齿和第二伞齿,利用移动定位杆远离定位槽内,然后旋转转杆使第一伞齿转动,通过第一伞齿与第二伞齿啮合,使第二伞齿带动螺纹杆同时转动,螺纹配合,使锁板向靠近锁槽的一侧移动,便于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牢固连接,然后松掉定位杆,锁紧弹簧复位使定位杆卡进定位槽内锁定,连接牢固,解决了连接不牢固,易松动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铁芯、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弹簧,利用铁芯与衔铁吸合会产生振动,使铁芯的安装腿向下对第二减震弹簧挤压,使第二减震弹簧挤压变形,且第一减震弹簧被挤压变形,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弹簧对振动力进行缓冲作用,再通过上磁铁与下磁铁相对一面磁极相同形成排斥力,进一步对振动力进行减震缓冲,从而实现延长使用寿命,且减小噪音,解决了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第二减震弹簧(2)、下壳体(12)与定位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的内壁安装有减震座(11),所述减震座(11)两侧的内壁均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1),且第一减震弹簧(1)的顶端安装有铁芯(9),所述铁芯(9)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线圈(3),所述下壳体(12)的上方安装有上壳体(7),且上壳体(7)的内壁安装有衔铁(6),所述衔铁(6)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复位弹簧(5),所述下壳体(12)顶端的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连接有螺纹杆(20),且螺纹杆(20)一侧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锁板(16),所述上壳体(7)下方的外壁均设置有与锁板(16)相匹配的锁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7)的外壁安装有密封板(8),且密封板(8)的下方安装有密封圈(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0)另一侧的外壁安装有第二伞齿(19),且第二伞齿(19)一侧的上方安装有第一伞齿(18),所述第一伞齿(18)的顶端均连接有转杆(4),所述第一伞齿(18)与第二伞齿(19)之间形成啮合传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顶端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锁板(16)一端的两侧外壁均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顶端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锁紧弹簧(21),且锁紧弹簧(21)的一端均连接有定位杆(22),所述转杆(4)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定位杆(22)相配合的定位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11)顶端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2),且第二减震弹簧(2)的顶端均连接有安装腿(10),所述安装腿(10)的顶端均连接于铁芯(9)的两侧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9)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上磁铁(13),且上磁铁(13)的下方安装有下磁铁(14),所述下磁铁(14)与上磁铁(13)相对一面磁极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接触器,涉及电磁接触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二减震弹簧、下壳体与定位杆,所述下壳体的内壁安装有减震座,所述铁芯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线圈,所述下壳体的上方安装有上壳体,且上壳体的内壁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中间位置处的外壁安装有复位弹簧。本技术利用铁芯与衔铁吸合会产生振动,使铁芯的安装腿向下对第二减震弹簧挤压,使第二减震弹簧挤压变形,且第一减震弹簧被挤压变形,通过第二减震弹簧和第一减震弹簧对振动力进行缓冲作用,再通过上磁铁与下磁铁相对一面磁极相同形成排斥力,进一步对振动力进行减震缓冲,从而实现延长使用寿命,且减小噪音,解决了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莫华球,王坤,艾治梅,唐明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多宝信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