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24374发布日期:2023-07-28 04:0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能源,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1、为了改善电芯的穿钉性能和抗冲击性能,锂电池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将集流体由金属箔(如铜箔、铝箔)转化为复合集流体,该复合集流体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层以及位于支撑层上、下两侧的金属层。

2、通常,极片包括极片主体和极耳,极片主体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为了提高电芯的充电速率,一般在极片主体上设置空箔区,极耳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空箔区中的集流体上。然而,由于支撑层的存在,支撑层上下两侧的金属层难以实现导通,无法完成电子的有效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片及电池,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

2、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极耳以及铆接件;

3、复合集流体包括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支撑层相对两侧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

4、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贴附于第一金属层上;

5、铆接件依次贯穿第一金属带和复合集流体,以使第一金属带上形成贯穿集流体的延伸段,延伸段远离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层相抵。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铆接件贯穿复合集流体以使复合集流体上形成折弯段,延伸段包覆折弯段设置。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铆接件包括铆接柱和分别位于铆接柱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铆接柱贯穿第一金属带和复合集流体,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相抵,第二限位部与延伸段相抵,延伸段远离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超出第二限位部并与第二金属层相抵。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极耳还包括第二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端部第一金属带的中部连接,第二金属带的主体部分贴附于第二金属层上,铆接件依次贯穿第一金属带、复合集流体和第二金属带,延伸段贯穿复合集流体和第二金属带,延伸段远离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带相抵。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小于第一金属带的厚度。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极耳还包括包覆第一金属带的极耳胶,第二金属带位于极耳胶朝向复合集流体的一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铆接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铆接件形成的延伸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mm。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延伸段在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01mm-5mm;和/或,

13、延伸段在集流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01mm-5mm。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电极片还包括涂覆于复合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活性物质层上的保护层,在电极片的厚度方向上,保护层的投影覆盖极耳的投影。

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若干个正极片和若干个负极片,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为上述的电极片。

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片,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贴附于复合集流体的第一金属层上,可以实现第一金属带与第一金属层之间的导通;铆接件依次贯穿第一金属带和复合集流体,以使第一金属带上形成贯穿集流体的延伸段,延伸段与第二金属层相抵可以实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的导通。这样,复合集流体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带以及第一金属带上的延伸段实现导通,有利于电子的有效输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集流体、极耳以及铆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贯穿所述复合集流体以使所述复合集流体上形成折弯段,所述延伸段包覆所述折弯段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包括铆接柱和分别位于所述铆接柱两端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铆接柱贯穿所述第一金属带和所述复合集流体,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相抵,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延伸段相抵,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二限位部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还包括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二金属带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带的主体部分贴附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铆接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金属带、所述复合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金属带,所述延伸段贯穿所述复合集流体和所述第二金属带,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带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还包括包覆所述第一金属带的极耳胶,所述第二金属带位于所述极耳胶朝向所述复合集流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铆接件形成的所述延伸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1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在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01mm-5mm;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还包括涂覆于所述复合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和设置于所述活性物质层上的保护层,在所述电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护层的投影覆盖所述极耳的投影。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若干个正极片和若干个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片及电池。该电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极耳以及铆接件;复合集流体包括支撑层和分别位于支撑层相对两侧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极耳包括第一金属带,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贴附于第一金属层上;铆接件依次贯穿第一金属带和复合集流体,以使第一金属带上形成贯穿集流体的延伸段,延伸段远离第一金属带的主体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层相抵。复合集流体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通过第一金属带以及第一金属带上的延伸段实现导通,有利于电子的有效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全小林,盛东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