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9438发布日期:2023-11-18 01:0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冷却结构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指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保证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温度,通常会在电池组的电芯之间放置液冷板,与电芯的表面相接触,并在液冷板上安装液冷管,以使冷却液由液冷管流过,与液冷板之间产生热量交换,最终经过冷却后的液冷板对电芯进行降温。

2、但在电池组的工作过程中,电池组的电芯会发生膨胀,位于液冷板两侧的电芯同时对液冷板和液冷管进行挤压,当电芯的膨胀过于剧烈时,受到挤压的液冷管发生巨大的形变,液冷管的管道内壁被挤压至相贴合,冷却液无法由液冷管内部通过,从而无法保证液冷板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冷却结构及电池组,能保证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内部仍具有过流面积以使冷却介质通过,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其中,用于冷却电芯,所述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之间,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所述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流道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所述支撑件凸出于所述液冷管的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沿所述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所述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冷却板,所述液冷管夹设于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

3、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在所述电芯的挤压下能够形变至处于形变状态,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流道的最小宽度d和所述冷却结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d满足关系:d=2%d~98%d。

4、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凸出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支撑件的延伸宽度h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宽度h,满足关系:h=2%h~50%h。

6、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所述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7、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加强件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或所述加强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加强筋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

8、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加强件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或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沿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的不同方向延伸设置。

9、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

10、如上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液冷管回形和/或蛇形延伸夹设于相邻所述冷却板之间,所述冷却板与自身相邻的所述电芯贴合设置。

1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上述的冷却结构和电芯。

12、本申请提供的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电芯之间,对电芯进行冷却。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和冷却板,液冷管夹设于两个冷却板之间,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冷却介质由液冷管内部的流道流过,与冷却板产生热量交换,使冷却板降温,经过降温后的冷却板能够对电芯进行降温;由于支撑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并沿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整个液冷管受到膨胀电芯的挤压而处于形变状态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的支撑件能够对液冷管进行支撑和限位,使液冷管不再继续发生形变,由于在第二方向上,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保证了在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流道依然具有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宽度,保证了冷却结构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冷却电芯(20),所述冷却结构(10)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20)之间,所述冷却结构(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在所述电芯(20)的挤压下能够形变至处于形变状态,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流道(115)的最小宽度d和所述冷却结构(1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d满足关系:d=2%d~98%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具有两个支撑件(111),两个所述支撑件(111)分别凸出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5)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支撑件(111)的延伸宽度h与所述第二侧壁(15)的延伸宽度h,满足关系:h=2%h~50%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具有加强件(112),所述加强件(112)沿所述液冷管(1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11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12)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4)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112)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或所述加强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加强筋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厚度为0.1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12)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4)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件(112)包括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的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或多个所述加强筋分别沿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预设角度的不同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具有加强件(112),所述加强件(112)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厚度为0.1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1)回形和/或蛇形延伸夹设于相邻所述冷却板(12)之间,所述冷却板(12)与自身相邻的所述电芯(20)贴合设置。

10.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30)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10)和电芯(2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组,冷却结构用于冷却电芯,冷却结构设置于相邻电芯之间,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管,液冷管内部具有流道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流道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支撑件凸出于液冷管的表面设置,支撑件沿液冷管的延伸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支撑件的延伸高度m与液冷管的延伸长度L,满足关系:m=40%L~45%L;冷却板,液冷管夹设于两个冷却板之间。本申请的冷却结构及电池组能保证冷却结构发生最大形变后,内部仍具有过流面积以使冷却介质通过,保证对电芯的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祁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