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冷却结构及其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1717发布日期:2023-07-06 01:0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冷却结构及其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冷却结构及其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常规的圆柱电芯的布局方案中,如图7所示,圆柱电芯设置在底板结构上,在圆柱电芯3之间设置有蛇形冷却板4,蛇形冷却板均为对单个圆柱电芯的部分侧面进行接触换热;同时,蛇形冷却板4的端部集中设置在模组的一侧,从而与水管、接头等进行安装连通。

2、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模组的一侧设置水管、接头等与蛇形冷却板进行连通供应冷媒的方式,零件数量较多,装配质量难以控制;而且,接头等零件均为设置在模组端部,即电池包内部,无法做到干湿分离,当发生漏液时,容易与模组、汇流排等高压零部件接触形成短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冷却结构及其电池包。

2、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3、本申请中提供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包括冷却板本体,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冷媒流通的空腔结构,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端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构件插接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

4、沿所述冷却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至少其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供圆柱电芯贴合安装的安装槽。

5、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部端面的两端设置有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安装时可以通过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外部构件进行插接连通,即可实现对所述空腔结构进行冷媒输送及流通;通过这种底部插接连通的安装方式,可以避免传统技术上需要将水管、接头等设置在电池包内部的情况出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安全性更好。同时,在所述冷却板本体上还对应圆柱电芯设置有安装槽,可以实现对圆柱电芯的安装限位,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使得圆柱电芯在安装后的状态可以更为可靠。

6、作为优选,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部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呈凸起设置,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凸起末端。

7、作为优选,相邻两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轴心距大于所述圆柱电芯的直径。

8、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相邻两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轴心距设置为大于所述圆柱电芯的直径,可以使得在安装之后,相邻两个所述圆柱电芯之间仍存在一定的散热间隙。

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本体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冷却板本体两侧面上的所述安装槽之间相互对称或交错。

10、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使得安装后,两侧的圆柱电芯可以被所述冷却板本体进行阻隔,此时所述冷却板可以起到支撑、冷却、防火隔热、提供圆柱电芯老化膨胀空间等作用。

11、本申请中还提供有一种冷却结构,包括底板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内开设有冷媒管路,在所述底板结构的顶端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冷媒管路的插装口,所述插装口上安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

12、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所述底板结构内开设有冷媒管路,冷媒管路与所述底板结构顶部端面上设置的插装口相连通,而冷却板即为插装设置在所述插装口上,从而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回路。在所述底板结构上开设冷媒管路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对所述底板结构的空间进行利用,并且便于实现所述冷却板的连接处在所述底板结构上的内置,空间利用率更高。

13、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

14、所述冷媒管路开设在所述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上。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与所述底板之间为通过搅拌摩擦焊焊接。

16、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采用搅拌摩擦焊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与所述底板焊接,可以避免传统技术上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底板结构的安装时,会在底板结构的底部端面存在凸出的螺栓部分,使得焊接成型后的所述底板结构的整体性更好,承载力和密封性能都可以得到提高,并且可以便于成型后的电池包在整车内的安装应用。

1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填充设置有导热结构胶。

18、作为优选,所述圆柱电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圆柱电芯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

19、本申请中还提供有一种电池包,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

20、或,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板本体,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冷媒流通的空腔结构,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端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构件插接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部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呈凸起设置,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凸起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安装槽之间的轴心距大于所述圆柱电芯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本体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冷却板本体两侧面上的所述安装槽之间相互对称或交错。

5.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内开设有冷媒管路,在所述底板结构的顶端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冷媒管路的插装口,所述插装口上安装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梁、第二框架梁与所述底板之间为通过搅拌摩擦焊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填充设置有导热结构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圆柱电芯与所述底板结构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圆柱电芯的冷却板、冷却结构及其电池包,主要包括冷却板本体,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冷媒流通的空腔结构,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底端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构件插接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沿所述冷却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冷却板本体的至少其一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供圆柱电芯贴合安装的安装槽。本方案中,通过这种底部插接连通的安装方式,可以避免传统技术上需要将水管、接头等设置在电池包内部的情况出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安全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许炳,李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