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防爆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5747发布日期:2023-10-22 02:5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电池防爆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防爆,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防爆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池防爆结构的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在受到高温、短路、过充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产生一定的气体,从而使锂电池内部的压强增大,进而使锂电池壳体发生变形甚至发生爆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锂电池爆炸,在锂电池的壳体上安装一个防爆阀,当壳体内的压强达到一定阈值时,防爆阀先破裂并释放电池内部的压力。

2、现有大部分防爆阀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电芯容量、额定电压、材料体系、注液系数、电芯尺寸等设计参数,根据大数据统计得到防爆阀的设计面积。由于不同规格的电池耐压程度不一样,一些传统的防爆阀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一旦电池内部压强过大,防爆阀易发生破裂,且电池也随即报废。并且,由于现有防爆阀一旦安装到电池壳体上,无法使前期电池循环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从而加速电池老化、加剧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防爆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开闭并承受较大压力,使电池内部气体及时排出。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包括用于插设在电池壳体上的结构主体,设于所述结构主体一端且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缘能够抵接在电池壳体上,而于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电池壳体及所述结构主体之间限定出腔体;

4、所述结构主体内设有沿自身轴向贯通设置的通气道,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通气道和所述腔体的连通孔,所述腔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罩体的外部压力时,所述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缘外扩,而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与外部的排气间隙。

5、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道的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一端设有透气膜;

6、所述电池壳体内的气体经由所述透气膜流入所述通气道。

7、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主体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罩体内侧的第二罩体,所述腔体被所述第二罩体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外侧的第一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罩体内的第二腔体,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所述通气道和所述第一腔体。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中至少其一呈锥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罩体的底部边缘连接于所述电池壳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横截面沿着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方向渐大设置;和/或,所述通气道的横截面呈环状。

11、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孔为沿所述结构主体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罩体采用凝胶材质制成。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在电池壳体上插设具有通气道的结构主体,在结构本体上的第一罩体、结构主体和电池壳体之间形成腔体,并在结构主体上设置连通通气道和腔体的连通孔。当电池内部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罩体受到自内向外的气体压力而外扩,以便于电池内的气体经由排气间隙排出,不仅避免传统防爆阀的易损情况,还能够使气体快速排出。

15、此外,结构主体上还设有第二罩体,第二罩体与第一罩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以使电池内的气体通过通气道和连通孔排入第一腔体内,以使排出气体进入较小的空腔内,便于使气体从排气间隙排出。

16、并且,由于第二罩体底部边缘能够抵接在电池壳体上,当外部压力大于电池内气体压力时,第二罩体形成对防爆孔的封堵,而避免外部异物进入电池壳体内,更实现了该电池防爆结构的自动开闭。

17、另外,通过设置透气膜能够避免电解液流出而出现漏液情况。此外,将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均设置为锥状,不仅便于第二罩体的外扩,还能够使第二罩体受外部压力时对防爆孔的封堵效果。

18、另外,通过将通气道的横截面设置成环状,便于气体通过连通孔而向外排出。并通过设置沿结构主体周向设置的多个连通孔,能有效提高气体的排放速度,利于电池泄压。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设于所述电池壳体上的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

20、此外,多个所述电池防爆结构沿电池壳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2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设置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能够在电池壳体上同时对电池内部气体进行泄压,避免现在技术中防爆阀排气速度慢、透气量小等缺点,从而提高电池的热失控控制能力,提高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结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及电池,该电池防爆结构包括用于插设在电池壳体上的结构主体,设于结构主体一端且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缘能够抵接在电池壳体上,而于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电池壳体及所述结构主体之间限定出腔体;结构主体内设有沿自身轴向贯通设置的通气道,结构主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通气道和腔体的连通孔,腔体内的压力大于第一罩体的外部压力时,第一罩体的底部边缘外扩,而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连通腔体与外部的排气间隙。本技术的电池防爆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开闭并承受较大压力,使电池内部气体及时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娇娇,何见超,高飞,张放南,杨红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