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4793发布日期:2023-07-24 03:3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冷却,尤其涉及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锂电池作为储能单元正在不断地被各个行业使用,由于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需要产生一定的热量,尤其在一些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一旦这些热量聚集在电池模组里无法散去,将会造成电池系统温升过高,严重时将会出现热失控现象。针对电池热失控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大都通过给电池系统配置液冷系统来解决,通过液冷循环,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带出电池系统外,但是随着电池系统工作时间增加,液冷管路密封性下降,导致液冷管路中的冷却液慢慢流失,一旦液冷回路中液体流量不足,将会导致液冷机组的制冷效率下降,因此需要经常给液冷系统补液。具体的方式就是通过膨胀水壶对液冷回路进行补液,但是由于电池簇高度较高,而膨胀水壶又布置于整个电池簇的最顶端,所以补液时需要爬高才能实现这个过程,而有些电池簇顶部有东西遮挡,即使爬高也无法实现补液,因此给电池维护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当电池箱遇到故障时,需要拆卸电池模组,由于液冷管路中存在冷却液,需要先将冷却液排掉,然后才能将电池箱从簇柜中拆下来,这种过程复杂且容易造成冷却液飞溅,影响周围环境。

2、因此,亟需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无需爬高即可实现补液,工作量较小,补液精度较高,且能实现集液以便电池模组拆卸维修。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组、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储存箱、排液管以及双向泵;

4、所述冷却机组通过冷却液循环管道与电池箱中的冷却板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位于最高处,并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连通;

5、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位于最低处,并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连通;

6、所述双向泵连通在所述第一管道中,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管道,另一端连通于位于所述双向泵和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

7、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双向泵和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排液管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的通断。

8、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中的第一液位检测件和第二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位于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中冷却液的足液液位,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中所述冷却液的缺液液位;

9、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双向泵均与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通讯连接,所述双向泵能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向所述冷却液膨胀箱泵送所述冷却液或停止泵送所述冷却液。

10、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11、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双向泵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能接受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的检测信号,并能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闭,以及能控制所述双向泵的启停和泵送方向。

12、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膨胀箱的箱顶设置有补液口,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补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的箱顶,所述双向泵能抽取所述冷却液膨胀箱中的空气。

13、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的容量大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的容量。

14、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三液位检测件,所述第三液位检测件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中,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中冷却液的缺液液位。

15、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排气盖,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上设置有注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冷却液能通过所述注液口注入所述冷却液储存箱,所述排气盖可拆卸盖设于所述排气口。

16、作为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储存箱上设置有液位观察器。

17、电池模组,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系统,该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组、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储存箱、排液管以及双向泵,通过冷却液循环回路对电池箱进行冷却散热,冷却液在冷却液循环回路中流通时,冷却液膨胀箱为冷却液循环回路提供一定的膨胀空间,防止冷却液热胀冷缩造成冷却液循环管道破裂,且冷却液膨胀箱能向冷却液循环回路补充流失的冷却液,保证冷却机组的制冷效率。同时,当冷却液膨胀箱中冷却液不足时,通过双向泵抽取位于低位的冷却液储存箱中的冷却液,并泵送至冷却液膨胀箱,实现自动补液,且无需爬高,节省人力,提高补液精度。当需要拆卸电池模组时,能够通过双向泵抽取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收集至冷却液储存箱中,避免冷却液飞溅影响周围环境,电池模组维修并装配完成后,再通过双向泵将冷却液储存箱中的冷却液泵送至冷却液循环回路中,简单快捷。该电池模组冷却系统能自动补液和集液,无需登高补液,补液精度较高,能有效保证制冷效率,且电池维修难度较小。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电池模组中冷却液补液方便快捷、补液精度较高,从而具有稳定的散热效率,同时维修拆卸方便。



技术特征:

1.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机组(1)、冷却液膨胀箱(2)、冷却液储存箱(3)、排液管(4)以及双向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8)和第二阀门(9),所述第一阀门(8)设置在所述双向泵(5)和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7)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7)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9)设置在所述排液管(4)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4)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中的第一液位检测件(10)和第二液位检测件(11),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10)位于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11)的上方,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10)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中冷却液的足液液位,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中所述冷却液的缺液液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的箱顶设置有补液口,所述第一管道(7)与所述补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位检测件(10)的高度低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的箱顶,所述双向泵(5)能抽取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中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的容量大于所述冷却液膨胀箱(2)的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液位检测件(12),所述第三液位检测件(12)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中,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中冷却液的缺液液位。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盖,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上设置有注液口(302)和排气口(301),所述冷却液能通过所述注液口(302)注入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所述排气盖可拆卸盖设于所述排气口(301)。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3)上设置有液位观察器(15)。

10.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公开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组、冷却液膨胀箱、冷却液储存箱、排液管以及双向泵;冷却机组通过冷却液循环管道与电池箱中的冷却板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冷却液膨胀箱位于最高处,并与冷却液循环管道连通;冷却液储存箱位于最低处,并通过第一管道与冷却液膨胀箱连通;双向泵连通在第一管道中,排液管的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循环管道,另一端连通于位于双向泵和冷却液膨胀箱之间的第一管道。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无需爬高即可实现补液,工作量较小,补液精度较高,且能实现集液以便电池模组拆卸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