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7067发布日期:2023-07-05 18:5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当电路的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其可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新能源充电桩、光伏、ups电源以及军用等领域。

2、新能源汽车一般采用高压电池组为电动车提供动力驱动,为保证电气系统正常通断,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和电机控制器之间需配置继电器。目前,继电器常通过励磁线圈控制连接片触点以达到电路通断。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继电器电路控制比较单一,在复杂的供电线路中需要多个继电器配合使用才能满足相应的控制效果,电路连接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其结构简单,且可同时实现两路供电线路的控制。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3、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沿第一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动触点,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接通第一电流以驱动所述衔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连接,所述电磁铁接通第二电流以驱动所述衔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两者中一个为正向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两者中另一个为负向电流。

5、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固定触点、所述第二固定触点、所述连接片、所述衔铁和所述电磁铁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磁铁通过导线电连接于外部的所述正向电流或所述负向电流。

6、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a触点和b触点,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a’触点和b’触点,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连通。

7、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内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片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片一侧设置的触点分别为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

8、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内的第二导电体与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和所述第三导电体均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所述第二导电体连接所述b触点,所述第三导电体连接所述b’触点。

9、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腔壁为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电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壁,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一导电体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第二本体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片一侧凸出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导电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导电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b触点。

10、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片通过连接柱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衔铁朝向所述电磁铁一侧凹陷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柱内,所述电磁铁上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部分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凹槽的槽底。

11、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隔板用于隔断所述电磁铁和邻近于所述电磁铁的固定触点。

12、作为一种继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1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如上述的继电器。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相对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连接片通过弹性件静止于第一固定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之间,连接片再通过衔铁与电磁铁联动,对电磁铁的线圈进行电流连通,以驱动衔铁带动连接片移动,使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或第二固定触点连接,从而实现继电器对电路的断开和两路供电线路的切换,该继电器结构简单,简化两路供电线路的连接,减少复杂电路继电器的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沿第一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所述第一固定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动触点,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接通第一电流以驱动所述衔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连接,所述电磁铁接通第二电流以驱动所述衔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两者中一个为正向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两者中另一个为负向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固定触点、所述第二固定触点、所述连接片、所述衔铁和所述电磁铁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磁铁通过导线电连接于外部的所述正向电流或所述负向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a触点和b触点,所述第二固定触点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a’触点和b’触点,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内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所述第一导电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片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连接片一侧设置的触点分别为所述a触点和所述a’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内的第二导电体与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和所述第三导电体均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容纳腔延伸至所述固定座外,所述第二导电体连接所述b触点,所述第三导电体连接所述b’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腔壁为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所述电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腔壁,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三导电体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一导电体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二导电体包括第二本体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腔壁,所述第二本体朝向所述连接片一侧凸出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导电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导电体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b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通过连接柱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衔铁朝向所述电磁铁一侧凹陷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柱内,所述电磁铁上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部分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凹槽的槽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隔板用于隔断所述电磁铁和邻近于所述电磁铁的固定触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继电器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第一固定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动触点,连接片固定连接有衔铁,衔铁通过弹性件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上还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接通第一电流以驱动衔铁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连接,电磁铁接通第二电流以驱动衔铁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使动触点与第二固定触点连接,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两者中一个为正向电流,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两者中另一个为负向电流。本技术的继电器结构简单,简化两路供电线路的连接,减少复杂电路继电器的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雨,卢卿,赵恒喜,赖丽冰,周校,党奎,江吉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