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5800发布日期:2023-10-22 02:5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芯的防撞结构局限于单个电芯的防撞击,无法放到电池模组里进行防撞击,并且电芯被四周防撞结构包围后散热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包,防撞击效果好,散热性好。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芯;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电芯的底部;气囊件,所述气囊件设置在所述电芯与所述托盘之间,且所述气囊件包括气囊本体和气囊外壳,所述气囊外壳设置在所述气囊本体的外部,所述气囊本体的内部具有气囊空间,所述气囊外壳的硬度大于等于所述气囊本体的硬度。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气囊件设置在电芯与托盘之间,且所述气囊件包括气囊本体和气囊外壳,气囊外壳设置在气囊本体的外部,气囊本体的内部具有气囊空间,气囊外壳的硬度大于等于气囊本体的硬度,气囊件的防撞效果好,且对电芯的散热性影响小。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本体具有与所述气囊空间连通的接头。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本体包括多个气囊组,所述多个气囊组相互独立。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气囊组包括多个气囊棒,每个所述气囊棒内具有棒体空间,所述多个气囊棒内的棒体空间相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气囊棒相互平行。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外壳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位于所述气囊本体的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电芯贴合;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气囊本体的靠近所述托盘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托盘贴合。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空间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囊空间内的压力,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气囊空间内的压力值高于最大预设阈值和/或低于最小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出警报信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本体包括多个气囊组,每个所述气囊组均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所述气囊组的气囊空间内的压力。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囊本体为橡胶本体或硅胶本体,所述气囊外壳为塑料外壳或铝外壳。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14、所述车辆的电池包,防撞击效果好,散热性好。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31)具有与所述气囊空间连通的接头(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31)包括多个气囊组(34),所述多个气囊组(34)相互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囊组(34)包括多个气囊棒(35),每个所述气囊棒(35)内具有棒体空间(36),所述多个气囊棒(35)内的棒体空间(36)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囊棒(35)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外壳(3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件(30)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囊空间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囊空间内的压力,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气囊空间内的压力值高于最大预设阈值和/或低于最小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发出警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31)包括多个气囊组(34),每个所述气囊组(34)均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所述气囊组(34)的气囊空间内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31)为橡胶本体或硅胶本体,所述气囊外壳(32)为塑料外壳或铝外壳。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该电池包包括:电芯;托盘,所述托盘设置在所述电芯的底部;气囊件,所述气囊件设置在所述电芯与所述托盘之间,且所述气囊件包括气囊本体和气囊外壳,所述气囊外壳设置在所述气囊本体的外部,所述气囊本体的内部具有气囊空间,所述气囊外壳的硬度大于等于所述气囊本体的硬度。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气囊件设置在电芯与托盘之间,气囊外壳设置在气囊本体的外部,气囊件的防撞效果好,且对电芯的散热性影响小。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飞,廖正远,陈苗青,王助伟,王小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