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6550发布日期:2023-10-06 05:1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源作为储存电能的机器,储能电源的壳体上通常设有用于输出电源的插座,为了保护插座及用电安全,储能电源在插座的外部还设有保护盖。生产组装时,先将插座组装到面壳后,再接着装上保护盖,然而安装过程中由于操作不便容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安装过程不便且费时费力。

2、因此,亟需安装方便且不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安装方便且不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壳体组件。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安装方便且不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储能电源。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包括面壳、插座和保护盖。面壳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插座固定于面壳。保护盖包括盖体部、连接部和安装部。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盖体部,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部,安装部安装于面壳的后侧面,盖体部设于面壳的前侧面,盖体部可翻合地盖于插座,连接部穿过面壳,插座与面壳共同夹住连接部。

4、较佳地,安装部卡装于面壳的后侧面。

5、较佳地,面壳的后侧面形成有卡槽,安装部卡入卡槽中。

6、较佳地,面壳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侧面的插座安装孔,插座安装于插座安装孔中,面壳在插座安装孔的一轮廓边处还开设有与插座安装孔连通的穿置孔,连接部设于穿置孔。

7、较佳地,安装部包括第一卡装结构和第二卡装结构,第一卡装结构与第二卡装结构的后侧面相平齐,第二卡装结构向前凸伸于第一卡装结构,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卡装结构,第二卡装结构卡装于卡槽中。

8、较佳地,面壳的后侧面凸伸有包围插座安装孔一圈的结构凸起,结构凸起开设有与穿置孔正对连通的缺口,第一卡装结构安装于缺口,第二卡装结构的长度大于第一卡装结构的长度,第一卡装结构与第二卡装结构围出边角空间,结构凸起的开放端插入边角空间中。

9、较佳地,保护盖为一体式的弹性结构,盖体部恒具有盖合住插座的趋势。

10、较佳地,插座具有一对接腔,插座包括设于对接腔中的端子,盖体部的后侧面凸伸有一圈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插入对接腔中。

11、较佳地,定位凸起的顶侧和底侧各通过凹陷的方式形成一供端子插入的避让槽,插座在对接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结构块,结构块的侧面形成第一平面,定位凸起的左右两侧形成与第一平面相配合的第二平面。

12、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源包括电池、外壳和上述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安装于外壳,外壳与壳体组件围出一电池腔,电池安装于电池腔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在组装时,在连接部穿过面壳后,将安装部安装于面壳的后侧面,接着将插座安装到面壳后,插座起到对连接部的限位固定作用,实现对保护盖的固定,安装过程为“敞开式”操作,安装方便,有效降低安装难度和减少了安装时间,且安装时不易出现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情况。

14、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电源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故本实用新型相应具有安装方便,且不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优点。



技术特征:

1.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卡装于所述面壳的后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的后侧面形成有卡槽,所述安装部卡入所述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开设有贯穿其前后侧面的插座安装孔,所述插座安装于所述插座安装孔中,所述面壳在所述插座安装孔的一轮廓边处还开设有与所述插座安装孔连通的穿置孔,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穿置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卡装结构和第二卡装结构,所述第一卡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卡装结构的后侧面相平齐,所述第二卡装结构向前凸伸于所述第一卡装结构,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卡装结构,所述第二卡装结构卡装于所述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的后侧面凸伸有包围所述插座安装孔一圈的结构凸起,所述结构凸起开设有与所述穿置孔正对连通的缺口,所述第一卡装结构安装于所述缺口,所述第二卡装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装结构的长度,所述第一卡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卡装结构围出边角空间,所述结构凸起的开放端插入所述边角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为一体式的弹性结构,所述盖体部恒具有盖合住所述插座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具有一对接腔,所述插座包括设于所述对接腔中的端子,所述盖体部的后侧面凸伸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对接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顶侧和底侧各通过凹陷的方式形成一供所述端子插入的避让槽,所述插座在对接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结构块,所述结构块的侧面形成第一平面,所述定位凸起的左右两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平面相配合的第二平面。

10.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安装于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组件围出一电池腔,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电池腔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壳体组件和储能电源,其具有安装方便且不易刮花或碰伤其它零件的优点。其中,本技术的壳体组件包括面壳、插座和保护盖,面壳具有前侧面和后侧面,插座固定于面壳,保护盖包括盖体部、连接部和安装部,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盖体部,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部,安装部安装于面壳的后侧面,盖体部设于面壳的前侧面,盖体部可翻合地盖于插座,连接部穿过面壳,插座与面壳共同夹住连接部。

技术研发人员:郑庆飞,连光辉,李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雅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