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141发布日期:2023-12-14 03:2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拼装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线线路连接,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可采用将多片接线端子块联接成一体的方式,以便于安装至柜体或壳体的面板上,满足实现实际的接线需求。

2、一方面,该联接方式可为将多片接线端子块直接注塑成一个整体,但这个方式降低了产品在长度适应方面的灵活性,且需根据不同长度规格制作不同的模具,既延长了制作周期,又提高了制作成本。

3、另一方面,该联接方式可为通过内置零件的方式将多片接线端子块固定,但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与配装的困难程度;此外,一个接线端子只能接入一对导线,难于满足实际的接线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接线端子。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拼装式接线端子,包括:

4、绝缘底座,包括并排拼接在一起的左座体、右座体以及n个中间座体,其中,所述n个中间座体设置于所述左座体与所述右座体之间,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自然数;以及导电板,安装于所述绝缘底座上,并包括第一接口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间隔地布置于所述导电板上。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为2n+2个。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导电板上的第一插孔以及与所述第一插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螺母;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导电板上的第二插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插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母。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以及第四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呈水平布置,并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另一端向下向外延伸;所述第三板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板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板部的所述另一端,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

8、所述第一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板部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板部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形成于所述第四板部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四板部上的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均为n+1个。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座体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右座体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以及所述中间座体均呈板状,并均包括平行于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四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第二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以及所述第四板部相贴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座体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一对限位半槽,所述一对限位半槽的开口相背,并与所述第二接口相对应;所述左座体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右座体的限位半槽,所述右座体的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左座体的限位半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座体、所述右座体以及所述中间座体呈板状,所述左座体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右侧配合面,所述右座体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左侧配合面,所述中间座体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右侧配合面与左侧配合面;所述右侧配合面上形成有若干定位孔和/或定位柱,所述左侧配合面上形成有若干定位柱和/或定位孔,所述若干定位孔和/或定位柱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若干定位柱和/或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若干定位柱和/或定位孔分别与所述若干定位孔和/或定位柱相适配。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座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远离所述右座体的一侧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与所述右座体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形成有卡槽;所述右座体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远离所述左座体的一侧的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二凸缘部与所述左座体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形成有卡槽;所述导电板的两相对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卡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板允许通过的电流强度的范围为100-600a。

14、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采用拼装的方式,提高了产品在长度适应方面的灵活性,且降低了制作周期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无需内置零件将座体组装,使得结构简单且容易配装,另外,导电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接口与多个第二接口,以满足一对多的电气接线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42)的数量为2n+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41)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导电板(4)上的第一插孔(411)以及与所述第一插孔(411)对应设置的第一螺母(412);和/或所述第二接口(42)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导电板(4)上的第二插孔(421)以及与所述第二插孔(421)对应设置的第二螺母(4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4)包括第一板部(4a)、第二板部(4b)、第三板部(4c)以及第四板部(4d);所述第一板部(4a)呈水平布置,并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板部(4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另一端向下向外延伸;所述第三板部(4c)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四板部(4d)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板部的所述另一端,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4a)与所述第四板部(4d)上的所述第二接口(42)的数量均为n+1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座体(1)包括第一主体部(11),所述右座体(2)包括第二主体部(21),所述第一主体部(11)、所述第二主体部(21)以及所述中间座体(3)均呈板状,并均包括平行于厚度方向上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四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4a)、所述第二板部(4b)、所述第三板部(4c)以及所述第四板部(4d)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座体(3)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一对限位半槽(g),所述一对限位半槽(g)的开口相背,并与所述第二接口(42)相对应;所述左座体(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右座体(2)的限位半槽(g),所述右座体(2)的所述第二主体部(21)的第一表面和/或第四表面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左座体(1)的限位半槽(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座体(1)、所述右座体(2)以及所述中间座体(3)呈板状,所述左座体(1)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右侧配合面,所述右座体(2)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左侧配合面,所述中间座体(3)包括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右侧配合面与左侧配合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座体(1)包括第一主体部(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上远离所述右座体(2)的一侧的第一凸缘部(12),所述第一凸缘部(12)与所述右座体(2)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形成有卡槽(h);所述右座体(2)包括第二主体部(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21)远离所述左座体(1)的一侧的第二凸缘部(22),所述第二凸缘部(22)与所述左座体(1)相对的一侧的根部形成有卡槽(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4)允许通过的电流强度的范围为100-600a。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式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底座,包括并排拼接在一起的左座体、右座体以及N个中间座体,其中,所述N个中间座体设置于所述左座体与所述右座体之间,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自然数;以及导电板,安装于所述绝缘底座上,并包括第一接口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口间隔地布置于所述导电板上。一方面,采用拼装的方式,提高了产品在长度适应方面的灵活性,且降低了制作周期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无需内置零件将座体组装,使得结构简单且容易配装,另外,导电板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接口与多个第二接口,以满足一对多的电气接线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传导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