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5138发布日期:2023-12-07 00:3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总体涉及电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多个电池或电池模组电连接在一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电动车辆的动力系统通常包括多个电池。这些电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集成在车身中。在传统的方案中,这些电池可以彼此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多个电池模组,这些电池模组进一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包,然后电池包集成到车身地板上。为了提高车辆空间的利用率和增加电池电量,近些年逐渐发展出了空间利用率更高的电池集成方案,比如ctp(cell to pack)方案和ctc(cell to chassis)方案。在ctp方案中,多个电池可以彼此串联和/或并联直接形成电池包,然后电池包集成到车身地板上。在ctc方案中,多个电池可以彼此串联和/或并联并直接集成到车身地板框架内部。

2、通常,多个电池和/或多个电池模组之间的串联和/或并联需要借助于汇流条实现。汇流条的两端通常通过螺栓连接到电池和/或电池模组的电端子或者焊接至电池和/或电池模组的电端子,然而这种电连接操作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一些用于连接电池和/或电池模组的可插拔电连接装置,例如wo2019242917a1所公开的可插拔模组连接器。

3、期望的是,开发出下述的用于连接多个电池和/或电池模组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载流能力和散热能力,电连接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在电连接操作期间吸收各向偏差/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由导电金属制成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多个导电层,所述多个导电层形成多层结构,所述多个导电层中的相邻两个导电层至少部分地间隔开和/或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堆叠;以及接触夹,所述接触夹与所述汇流条本体相连,所述接触夹包括相对设置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用以将电端子夹持在其间。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与电端子的电连接可以通过简单地将电端子插入到接触夹中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同时,具有多层结构的汇流条本体可以增大汇流条的载流能力。

4、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5、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接触夹包括朝向所述接触夹的内部凸出的保持凸起,所述保持凸起适于与所述电端子上的凹槽接合以阻碍所述电端子脱出所述接触夹。

6、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汇流条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波纹形状。

7、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汇流条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8、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连接部。

9、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具有基本恒定的间距。

10、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以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相反边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相连。

11、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接触夹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片,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片相连。

12、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夹持片直接连接,并且所述导电片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夹持片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表面。

13、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多个导电层彼此堆叠,并且所述多个导电层中的每个导电层单独成形并且包括相反的第一纵向端和第二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层的第一纵向端层压在一起且所述多个导电层的第二纵向端层压在一起。

14、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汇流条保持在所述绝缘壳体内,并且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开口,所述电端子适于经由所述开口插入所述接触夹中。

15、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接触夹的第一容纳件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汇流条本体的第二容纳件。

16、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包括接纳端口,所述第二容纳件的纵向端适于插入所述接纳端口而安装至所述第一容纳件,使得所述第二容纳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件沿所述汇流条的纵向方向浮动。

17、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电连接器适于电连接至模组端子,所述模组端子包括具有引导部的基部,所述电端子至少部分地嵌入在所述基部中;其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包括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构造成用于与所述引导部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容纳件安装到所述基部上从而引导所述电端子插入所述接触夹。

18、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和所述接触夹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接触夹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件的运动。

19、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包括限位狭槽,所述第一夹持片包括限位凸片,所述限位凸片适于与所述限位狭槽接合以限制所述接触夹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件沿所述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的运动。

20、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适于对所述接触夹进行限位,以阻碍所述接触夹沿所述电连接器的纵向方向移动离开所述第一容纳件。

21、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具有敞开的底部,所述第一夹持片还包括限位钩,所述限位钩适于钩住所述第一容纳件的底部边缘以阻碍所述接触夹沿所述电连接器的竖向方向经由所述第一容纳件的底部移动离开所述第一容纳件。

22、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一容纳件和所述第二容纳件各自具有敞开的底部;其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第一底盖和第二底盖;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底盖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第一容纳件的底部并且包括所述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底盖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第二容纳件的底部。

23、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汇流条包括两个接触夹,所述两个接触夹分别连接至所述汇流条本体的相反纵向端。

24、在一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接触夹由铜合金制成。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载流能力和散热能力,电连接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在电连接操作期间吸收各向偏差/公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由导电金属制成的汇流条(100),所述汇流条(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夹(104)包括朝向所述接触夹(104)的内部凸出的保持凸起(116),所述保持凸起(116)适于与所述电端子(22)上的凹槽(23)接合以阻碍所述电端子(22)脱出所述接触夹(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10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波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00)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10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导电层(106a)和第二导电层(106b)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导电层(106a)和第二导电层(106b)的连接部(1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06a)与所述第二导电层(106b)之间具有基本恒定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102)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导电层(106a)、第二导电层(106b)和第三导电层(106c)以及第一连接部(118a)和第二连接部(118b),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106b)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06a)与所述第三导电层(106c)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106b)的相反边缘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8a)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18b)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06a)和所述第三导电层(106c)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夹(104)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片(126),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片(126)与所述第一夹持片(108)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片(11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06a)与所述第一夹持片(108)直接连接,并且所述导电片(126)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夹持片(108)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导电层(106a)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层(106)彼此堆叠,并且所述多个导电层(106)中的每个导电层单独成形并且包括相反的第一纵向端(130a)和第二纵向端(130b),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导电层(106)的第一纵向端(130a)层压在一起且所述多个导电层(106)的第二纵向端(130b)层压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还包括绝缘壳体(200),所述汇流条(100)保持在所述绝缘壳体(200)内,并且所述绝缘壳体(200)包括开口(202),所述电端子(22)适于经由所述开口(202)插入所述接触夹(104)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200)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接触夹(104)的第一容纳件(204)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汇流条本体(102)的第二容纳件(20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件(204)包括接纳端口(208),并且所述第二容纳件(206)的纵向端适于插入所述接纳端口(208)而安装至所述第一容纳件(204),使得所述第二容纳件(206)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件(204)沿所述汇流条(100)的纵向方向浮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适于电连接至模组端子(20),所述模组端子(20)包括具有引导部(27)的基部(21),所述电端子(22)至少部分地嵌入在所述基部(21)中;其中,所述第一容纳件(204)包括滑动部(234),所述滑动部(234)构造成用于与所述引导部(27)配合以引导所述第一容纳件(204)安装到所述基部(21)上从而引导所述电端子(22)插入所述接触夹(10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件(204)和所述接触夹(10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限位结构(122、214;216;124)用以限制所述接触夹(104)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件(204)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00)包括两个接触夹(104),所述两个接触夹(104)分别连接至所述汇流条本体(102)的相反纵向端(103a、103b)。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夹(104)由铜合金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由导电金属制成的汇流条。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该汇流条本体包括多个导电层并且这些导电层形成多层结构,多个导电层中的相邻两个导电层至少部分地间隔开和/或多个导电层彼此堆叠;以及接触夹,该接触夹与汇流条本体相连,接触夹包括相对设置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用以将电端子夹持在其间。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与电端子的电连接可以通过简单地将电端子插入到接触夹中实现,操作简单便捷。同时,具有多层结构的汇流条本体可以增大汇流条的载流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祥,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A.雷蒙德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