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5728发布日期:2024-01-23 10:5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有金属散热件以用于散热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电源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尤其是用于传输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便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狭小的电源连接器内部的温度上升,容易造成电源连接器烧坏,电源连接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较高的温度而引起绝缘本体的变形而损坏。中国专利cn201620509618.5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并与对接装置对接配合。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电源端子对和若干信号端子对、用以限位固定所述信号端子对的限位块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遮覆所述安装部顶壁的本体部和位于本体部两侧的限位部”,但上述电源连接器是通过设置在绝缘本体的安装部顶壁的所述散热件而间接散热,这种散热效果不理想,所述电源端子的一端与对配端子插接,其另一端与电路板插接,电源端子与电路板插接的位置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安装部顶壁的散热件并不能及时将电源端子与电路板插接位置产生热量吸收并及时带走,使得电源端子与电路板插接位置的温度较高,极有可能由于高温而对电路板造成烧坏。

2、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金属散热件正对连接器壳体的底面设置,限位块抵接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使得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与底面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电源引脚与金属散热件热导通,以实现散热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4、一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一安装侧和一对接侧,所述安装侧为所述连接器壳体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安装侧具有一底面,所述底面凸设有至少一限位块;

5、多个电源触头,所述电源触头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每一所述电源触头包括一基板部,自所述基板部一端延伸有至少一电源接触臂,自所述基板部另一端延伸有至少一电源引脚,所述电源引脚露出所述底面,所述电源引脚包括一连接段和一插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基板部连接,所述插接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

6、一金属散热件,所述金属散热件正对所述底面设置,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使得所述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散热通道,所述金属散热件对应所述电源引脚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通孔,所述电源引脚从所述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向下穿过所述通孔,至少一所述电源触头的所述连接段与至少一所述通孔的内壁相配合固定,所述插接段与所述电路板插接。

7、进一步,所述金属散热件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堆叠而成的至少两层散热片,靠近所述底面的所述散热片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所述连接段自上而下依次贯穿每一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所述连接段与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内壁相配合固定。

8、进一步,靠近所述底面的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大于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包括多个圆形通孔及多个长形通孔,每一所述电源触头具有多个所述电源引脚,一部分所述电源引脚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圆形通孔,另一部分所述电源引脚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长形通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圆形通孔的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侧凸设一对凸出部,一对所述凸出部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位于所述长形通孔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长形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

9、进一步,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金属散热件凸设多个保护凸柱,所述保护凸柱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所述保护凸柱以挡止所述金属散热件朝向所述底面过度变形。

10、进一步,所述底面凸设多个站脚,多个所述站脚位于所述底面的相对两侧边缘,所述金属散热件位于所述底面相对两侧边缘的多个所述站脚之间,多个所述站脚站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站脚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使得所述金属散热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一第二散热通道。

11、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引柱沿上下方向凸出于所述对接侧的两侧,每一所述导引柱靠近所述底面的一端凸出所述底面并形成所述站脚。

12、进一步,所述对接侧凹设为腔体结构,所述电源接触臂容设于所述对接侧的腔体,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导引槽,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导引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导引槽的外壁面向下延伸并超出所述底面形成所述站脚。

13、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所述散热孔位于同一侧壁的两个所述导引槽之间,在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散热孔正对多个所述电源接触臂设置。

14、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还容设多个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包括一信号接触部、一信号引脚以及连接于所述信号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引脚的一信号连接部,所述对接侧包括一第一对接部和一第二对接部,所述电源接触臂容设于所述第一对接部,所述信号接触部容设于所述第二对接部,所述信号引脚露出所述底面,所述金属散热件仅位于对应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所述底面区域,所述金属散热件仅与所述电源引脚热导通。

15、进一步,每一所述电源触头包括两个堆叠设置的板体,每一所述板体具有多个所述电源接触臂和多个所述电源引脚,两个所述板体的多个所述电源引脚均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板体的至少一所述电源引脚的所述连接段凸设一对凸出部,两个所述板体的所述凸出部沿其板厚方向相重叠,相重叠的两个所述凸出部均与同一所述通孔的内壁干涉配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底面凸设有至少一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以限位所述金属散热件,使得所述金属散热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通道,防止所述金属散热件朝向所述连接器壳体发生位移,至少一所述电源触头的所述连接段与至少一所述通孔的内壁相配合固定,所述插接段与所述电路板插接,使得所述连接器壳体内部在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状态下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电源触头快速导热至所述金属散热件,避免热量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聚集,转移到所述金属散热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被快速带走,保证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正常工作温度,散热效果更好,同时所述电源引脚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导热至所述金属散热件,避免其产生的热量造成所述电路板的烧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件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堆叠而成的至少两层散热片,靠近所述底面的所述散热片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所述连接段自上而下依次贯穿每一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所述连接段与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内壁相配合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底面的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大于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上的所述通孔的最大直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散热片的所述通孔包括多个圆形通孔及多个长形通孔,每一所述电源触头具有多个所述电源引脚,一部分所述电源引脚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圆形通孔,另一部分所述电源引脚插设于对应的所述长形通孔,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圆形通孔的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侧凸设一对凸出部,一对所述凸出部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位于所述长形通孔的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长形通孔的内壁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金属散热件凸设多个保护凸柱,所述保护凸柱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所述保护凸柱以挡止所述金属散热件朝向所述底面过度变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凸设多个站脚,多个所述站脚位于所述底面的相对两侧边缘,所述金属散热件位于所述底面相对两侧边缘的多个所述站脚之间,多个所述站脚站立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站脚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使得所述金属散热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一第二散热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引柱沿上下方向凸出于所述对接侧的两侧,每一所述导引柱靠近所述底面的一端凸出所述底面并形成所述站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侧凹设为腔体结构,所述电源接触臂容设于所述对接侧的腔体,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导引槽,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导引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导引槽的外壁面向下延伸并超出所述底面形成所述站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所述散热孔位于同一侧壁的两个所述导引槽之间,在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散热孔正对多个所述电源接触臂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还容设多个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包括一信号接触部、一信号引脚以及连接于所述信号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引脚的一信号连接部,所述对接侧包括一第一对接部和一第二对接部,所述电源接触臂容设于所述第一对接部,所述信号接触部容设于所述第二对接部,所述信号引脚露出所述底面,所述金属散热件仅位于对应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所述底面区域,所述金属散热件仅与所述电源引脚热导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触头包括两个堆叠设置的板体,每一所述板体具有多个所述电源接触臂和多个所述电源引脚,两个所述板体的多个所述电源引脚均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板体的至少一所述电源引脚的所述连接段凸设一对凸出部,两个所述板体的所述凸出部沿其板厚方向相重叠,相重叠的两个所述凸出部均与同一所述通孔的内壁干涉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电源触头、金属散热件,连接器壳体具有安装侧和对接侧,安装侧具有底面,底面凸设限位块,金属散热件正对底面设置,限位块抵接金属散热件上表面,金属散热件上表面与底面间形成第一散热通道,电源引脚从金属散热件上表面向下穿过金属散热件的通孔,至少一电源触头的连接段与至少一通孔的内壁相固定,电源引脚的插接段与电路板插接,防止金属散热件朝向连接器壳体位移,使连接器壳体的热量通过电源触头快速导热至金属散热件,避免在连接器壳体内聚集,通过第一散热通道被快速带走,保证连接器壳体的正常温度,散热效果更好,电源引脚与电路板连接处产生的热量导热至金属散热件,避免造成电路板烧坏。

技术研发人员:万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