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9692发布日期:2023-06-28 11:4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


背景技术:

1、光伏连接器通常用来连接光伏器件,以将光伏器件的正极和负极引出,进而实现信号传输。现有的光伏连接器通常包括插接配合的母端和公端,母端和公端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线缆;母端和公端间插接后通过设置在母端内的连接母端子和设置在公端内的连接公端子的接触实现导通。

2、目前,光伏连接器母端通常包括连接母端子和注塑成型在连接器母端外的塑胶绝缘件,连接母端子与塑胶绝缘件之间通常是以塑胶绝缘件的内壁与连接母端子之间的焊接点位或粘接点位实现固定,如此,一是焊接或粘接不方便,二是在长期频繁插拔后,连接位置容易松动,导致连接母端子移位甚至脱落。为此,在一些光伏连接器母端的连接母端子上设置单一的止位结构,其仅能限制连接母端子在轴向单一方向(前向或后向)的止位,使得连接母端子在长时间使用后仍会出现松动及移位的情况,从而影响光伏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母端子与母端座体之间连接不稳定、容易松动、移位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包括沿轴向贯穿形成有安装腔体的母端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的连接母端子,所述连接母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沿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一端的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所述母端座体内对应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配合防止连接母端子前移和后移的止位配合部。

3、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座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的插入部以及自主体部的另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的螺接部,所述安装腔体轴向依次贯穿所述插入部、主体部和螺接部;所述止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

4、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座体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螺接部上的线缆固定部,所述线缆固定部包括卡装在所述螺接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的弹性卡爪以及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外并与所述螺接部的外周面螺接配合的锁紧螺栓。

5、进一步的,所述母端座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外周面上的至少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包括自所述主体部一体沿平行于轴向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弹性臂末端的卡钩。

6、进一步的,所述止位配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凸伸并与所述后向止位部止位配合的后向止位台阶以及自所述后向止位台阶远离插入部的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前向止位部止位配合的前向止位环;所述前向止位环内具有一内锥面,所述内锥面距离后向止位台阶较近的一端直径较小、距离后向止位台阶较远的一端直径较大。

7、进一步的,所述前向止位部包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插接部外周面上的多个前向止位凸起,所述前向止位凸起沿轴向相抵于所述前向止位环的端面上;所述前向止位凸起自所述插接部的内部沿径向一体向外冲压形成。

8、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上对应所述后向止位部的位置处沿周向形成有内凹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的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内形成有一沿径向贯穿所述插接部的固定槽;

9、所述后向止位部包括环设在所述安装环槽内并与所述固定槽卡接配合的后向止位环以及沿周向形成于后向止位环上的多个后向止位片,多个后向止位片远离前向止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向止位环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后向止位环的轴线方向倾斜并相抵于所述后向止位台阶;

10、所述后向止位环上对应所述固定槽的周向两槽壁的位置处均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弯折的倒钩,所述倒钩向内伸入所述固定槽并对应卡接于固定槽对应侧的槽壁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沿轴向贯穿形成有插接腔体的端子筒体以及同轴设置在所述插接腔体内的弹性端子,所述插接腔体至少在轴向一端开口,所述端子筒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凸伸的限位凸台,所述弹性端子自所述插接腔体的开口端插入所述插接腔体,且所述弹性端子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或固定限位,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子筒体的内周面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卷绕成型并沿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环、弹性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弹性环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切槽,所述弹性环的中部沿径向向内凸伸;

13、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均具有卷绕相接的周向第一端部和周向第二端部,所述周向第一端部形成有沿周向一体延伸的第一定位块以及沿轴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块旁侧的第一让位缺口,所述周向第二端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位置处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第二让位缺口以及对应所述第一让位缺口的位置处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有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一让位缺口内的第二定位块。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母端子还包括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插接部靠近前向止位部一端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的过渡连接段以及沿轴向一体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段远离插接部一端的线缆连接段;所述线缆连接段包括与所述过渡连接段连接的弧形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连接片两相对侧并沿切向延伸设置的线缆夹板,所述线缆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接触凸起。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母端子的插接部外设置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以及在母端座体内设置与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配合的止位配合部,以限制连接母端子在装配到位后向前或向后移动,以增加连接母端子与母端座体之间的装配稳定性,避免光伏连接器母端在长期插拔轴向受力而发生松动,进而确保光伏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另,本实用新型采用与端子筒体分体式的弹性端子,弹性端子通过其两端部与端子筒体的内壁焊接固定,使得端子筒体和弹性端子能够分别成型后再进行装配,能够降低插接部的制造难度,进而降低生产和设计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包括沿轴向贯穿形成有安装腔体的母端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的连接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沿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一端的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所述母端座体内对应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配合防止连接母端子前移和后移的止位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座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的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的插入部以及自主体部的另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的螺接部,所述安装腔体轴向依次贯穿所述插入部、主体部和螺接部;所述止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座体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螺接部上的线缆固定部,所述线缆固定部包括卡装在所述螺接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的弹性卡爪以及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外并与所述螺接部的外周面螺接配合的锁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座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外周面上的至少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包括自所述主体部一体沿平行于轴向延伸的弹性臂以及一体设置在所述弹性臂末端的卡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配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凸伸并与所述后向止位部止位配合的后向止位台阶以及自所述后向止位台阶远离插入部的一端沿轴向一体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前向止位部止位配合的前向止位环;所述前向止位环内具有一内锥面,所述内锥面距离后向止位台阶较近的一端直径较小、距离后向止位台阶较远的一端直径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止位部包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插接部外周面上的多个前向止位凸起,所述前向止位凸起沿轴向相抵于所述前向止位环的端面上;所述前向止位凸起自所述插接部的内部沿径向一体向外冲压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上对应所述后向止位部的位置处沿周向形成有内凹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的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内形成有一沿径向贯穿所述插接部的固定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沿轴向贯穿形成有插接腔体的端子筒体以及同轴设置在所述插接腔体内的弹性端子,所述插接腔体至少在轴向一端开口,所述端子筒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凸伸的限位凸台,所述弹性端子自所述插接腔体的开口端插入所述插接腔体,且所述弹性端子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或固定限位,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子筒体的内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卷绕成型并沿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环、弹性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弹性环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切槽,所述弹性环的中部沿径向向内凸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端子还包括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插接部靠近前向止位部一端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的过渡连接段以及沿轴向一体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段远离插接部一端的线缆连接段;所述线缆连接段包括与所述过渡连接段连接的弧形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连接片两相对侧并沿切向延伸设置的线缆夹板,所述线缆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接触凸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连接器母端,包括沿轴向贯穿形成有安装腔体的母端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的连接母端子,所述连接母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沿轴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一端的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所述母端座体内对应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前向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配合防止连接母端子前移和后移的止位配合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向前止位部和后向止位部以及与之配合止位配合部来实现连接母端子的双向止位,防止连接母端子在装配时或使用时向前或向后移动,以提高光伏连接器母端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波,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