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0796发布日期:2023-10-21 20:4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的液冷板散热器,是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同时,动力电池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会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因此,动力电池的温度一旦超出合理的温度范围,动力电池包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2121293391.2,授权公告日2021.11.02,实用新型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该电池冷却板包括冷却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铜芯,所述铜芯上连接有铜管。但随着电池包功率持续增加,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大,同类产品换热面积不够,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增大液冷板的换热面积,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换热面积小,冷却速率慢;特别是当局部电池温度较高时不能快速降温,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顶部设有动力电池,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上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为柱状、片状或凸点的凸起,并呈规则图形等距分布,或者不规则不等距分布,上述强化换热结构通过翅片焊接固定于液冷板上盖板;锻造、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或者液冷板上盖板通过铝粉烧结成型强化换热结构。

3、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之间呈对称的阵列中心轴设置,阵列中心轴的筋柱两侧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筋柱,矩形阵列筋柱的两端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分别设有由阵列中心轴两侧对称呈平行设置的条形阵列筋柱。

4、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处矩形阵列筋柱一侧条形阵列筋柱比外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低。

5、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阵列中心轴处强化换热结构高于两侧矩形或条形阵列的强化换热结构。上述为一种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具体结构设计和图形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亦可进行图形调整。

6、所述流道板的流道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处所述流道的进出凹槽,与流道板的中间凹槽相通,流道板的中间凹槽呈相通的回形结构。

7、所述流道板的流道处中间凹槽的回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两道侧凹槽,回形结构中内外圈的两道侧凹槽之间通过进出凹槽延伸相通。上述为一种流道板的流道具体结构设计和图形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亦可进行图形调整。

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增大了整体的换热面积,具有增强传热,绕流等作用,加快冷却效率,及时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其适合作为新能源电池冷板结构使用,以及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2)顶部设有动力电池(1),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5),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501),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与流道板(5)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201),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1)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的强化换热结构(201)由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之间呈对称的阵列中心轴设置,阵列中心轴的筋柱两侧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矩形阵列筋柱的两端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分别设有由阵列中心轴两侧对称呈平行设置的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的强化换热结构(201)处矩形阵列筋柱一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比外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的阵列中心轴处强化换热结构(201)高于两侧矩形或条形阵列的强化换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5)的流道(501)由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处所述流道的进出凹槽,与流道板的中间凹槽相通,流道板的中间凹槽呈相通的回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5)的流道(501)处中间凹槽的回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两道侧凹槽,回形结构中内外圈的两道侧凹槽之间通过进出凹槽延伸相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是针对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换热面积小,冷却速率慢,局部电池温度较高时不能快速降温,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顶部设有动力电池,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其要点是所述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良,陈冠军,郭峰,刘俊刚,窦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生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