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8301发布日期:2023-11-17 22:4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


背景技术:

1、储能技术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存的电能可以用做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同时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可以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

2、相关技术中,一种储能柜,包括柜体,柜体包括柜门,柜体内设置有托架,托架上设置有蓄电池,柜体的下侧设置有进风格栅窗,柜体侧壁的上侧设置有排风格栅窗,柜体内位于排风格栅窗处还设置有散热风扇。实际运用中,散热风扇运转,并将柜体内的热空气排出,外界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经进风格栅窗进入柜体内,从而实现对储能轨的散热。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由散热风扇带动空气流动并对储能柜进行散热,这种方式下,储能柜的散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能柜外界空气的温度,当储能柜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对储能柜的散热效果较弱,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当储能柜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对储能柜的散热效果较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集中式储能柜风冷系统,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内的电池包,所述柜体上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绕经电池包,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吹风口与冷却通道连通,所述风机的抽风口连通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通有用于向换热管供给冷流体的冷流设备。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用中,由冷流设备向换热管供给冷流,风机运行,气流将通过安装通道,并被安装通道内的换热管换热并冷却,然后气流被风机吹入冷却通道内,从而对电池包进行冷却,并有助于提升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储能柜的散热效果。

5、优选的,所述冷却通道形成于柜体内,所述冷却通道包括送风腔、穿行风道以及排风腔,所述电池包在柜体内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穿行风道在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均形成有一个,且每个所述穿行风道相对的两侧分别连通于送风腔和排风腔,所述进风口与送风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排风腔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穿行风道将冷气流引入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从而有助于提升对各个电池包散热的均匀性和全面性。

7、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与安装通道背离风机的一侧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在安装通道、风机以及冷却通道内形成循环,减少外界空气的进入,并减少外界杂物和粉尘进入柜体并污染柜体内的情况发生。

9、优选的,所述冷流设备包括液冷机,所述液冷机的出水口与换热管一端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液冷机向换热管供给冷水,从而保证对风机吹送气流正常的换热冷却作业。

11、优选的,所述冷流设备还包括冷水箱,所述液冷机的出水口与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与液冷机之间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抽水口与冷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液冷机的进液口连通;

12、所述冷水箱连通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抽水口与冷水箱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水口与换热管的端部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水箱之间连通有回水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用中,液冷机将冷水供给至冷水箱内,并由循环泵抽取冷水箱内的水液供给至液冷机,从而保证冷水箱内水液的较低温度;同时,由输送泵将冷水箱内的水液供给至换热管中,水液流过换热管,并经回水管再次流入冷水箱内,从而形成冷却用水的循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4、优选的,所述输送泵的抽水口与冷水箱之间连通有三通控制阀,所述三通控制阀为两进一出合流型,所述冷水箱和回水管的中部分别与三通控制阀的两个进水口连通,所述输送泵的抽水口与三通控制阀的出水口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用中,可以调节三通控制阀,输送泵可以同时抽取冷水箱和回流管内的水液,回流管内的水液温度高于冷水箱内水液的温度,回流管内的水液和冷水箱内的水液经三通控制阀合流,通过三通控制阀控制对回流管内水液的抽取量,从而可以控制向换热管供给水液的温度,有助于方便对储能柜内温度的控制,保证对储能柜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储能柜良好的运行环境。

16、优选的,所述柜体水平方向的一侧敞开并形成有柜门口,所述柜体在柜门口一侧安装有开合门,所述开合门与柜门口周侧侧壁之间抵紧设置有密封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密封圈密封开合门和柜门口周侧侧壁,减少柜体内空气向外流窜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助于保证冷却通道内冷流压强,并有助于保证对电池包良好的散热效果。

18、优选的,所述安装通道形成于柜体内;

19、所述柜体位于安装通道背离风机的一侧板为背板,所述排风腔形成于电池包和背板之间,所述背板上开设有补气口,所述补气口与安装通道背离风机的一端口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在补气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封口板,所述第一封口板与背板铰接,所述第一封口板封闭补气口,且所述第一封口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给予第一封口板推力并使得第一封口板封闭补气口的第一扭簧;

20、并且,所述背板内侧绕补气口一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固定于背板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垫圈抵紧于第一封口板和背板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运行中,冷却通道内的气流随着持续的循环流通,将会存在一定的泄漏,此时,位于安装通道背离风机一侧的气压将相对较低,并伴随风机的抽吸,第一封口板将向内运动并打开补气口,气流将经补气口进入冷却通道内,并对冷却通道内的气流进行补充,从而有助于保证冷却通道内气流的流量,并有助于保证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

22、此外,当第一封口板封闭补气口时,

23、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从外向内螺纹旋入背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补气口相邻,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端部伸入柜体内;所述第一扭簧的一个扭杆抵紧第一封口板,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个扭杆抵紧第一调节螺栓的端部;

24、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端部套设有第一转动帽,所述第一转动帽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扭簧位于第一调节螺栓端部一侧的扭杆嵌入至第一卡槽内。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第一调节螺栓,可以顶动第一扭簧的扭杆,并调节扭簧对第一封口板的压力,实际运用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扭簧对第一封口板的压力进行调节,有助于保证对冷却通道内的气流进行正常的补充。

26、并且,使得第一扭簧的扭杆嵌入至第一转动帽的第一卡槽内,有助于减少第一扭簧扭杆与第一调节螺栓脱开的情况发生。

27、优选的,所述安装通道位于柜体的下侧位置;

28、所述排风腔的下侧位置设置有阀板,所述阀板位于第一封口板的上方,所述阀板中间位置固定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安装通道和最下侧电池包上侧面之间,所述转动轴呈水平,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柜体上,所述柜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背板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背板在排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封口板,所述第二封口板与背板位于排气口下侧的位置铰接,所述第二封口板封闭排气口,且所述第二封口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给予第二封口板推力并使得第二封口板封闭排气口的第二扭簧;

29、所述第一封口板与背板铰接处位于补气口的上侧,所述第一封口板背离其铰接处的一侧与阀板的一侧边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第二封口板背离其铰接处的一侧与阀板的另一侧边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一拉线和阀板连接处、第二拉线和阀板连接处分别位于转动轴对应径向上的两侧;

30、并且,所述背板内侧绕排气口一周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固定于背板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垫圈抵紧于第二封口板和背板之间。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寒冷天气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轴和阀板转动,并由阀板对排风腔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进行分隔;同时,在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作用下,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将转动并打开补气口和排气口,风机可以经补气口直接抽入外界温度较低的气流,气流经冷却通道后,将经排气口排出,从而减少对冷流设备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对储能柜散热的成本。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通过冷流设备向换热管供给冷流,风机运行,气流将通过安装通道,并被安装通道内的换热管换热并冷却,然后气流被风机吹入冷却通道内,从而对电池包进行冷却,并有助于提升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储能柜的散热效果;

34、2.借助三通控制阀抽取部分回流管内温度较低的水液,从而实现对向换热管供给水液温度的调节,方便对储能柜内温度的控制,保证对储能柜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储能柜良好的运行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