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7221发布日期:2023-07-20 16:3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盖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盖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体系,因其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储能电源,并广泛的应用于信息技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方形电池作为动力电池三种封装(方形、软包、圆柱)形式之一,具有封装可靠度高、系统能量效率高、结构较为简单、单体容量大、系统构成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势。随着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作为动力电源,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电池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2、现有技术方案将极柱组件与顶盖片组装在一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注塑工艺,通过在高于聚苯硫醚(pps)熔融温度的高温下,将pps材料填充到极柱与顶盖片之间,待冷却后实现极柱的组装。另一种为铆接工艺,通过压铆的工艺将极柱组件与顶盖片组装到一起。虽然两种结构在极柱体与顶盖片装配方式不同,但是相同点就是极柱的制作工艺需要大量机械加工作业,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另外一方面制程时间长且能耗较高;特别是负极柱还要引进摩擦焊的工艺,这些都会导致极柱体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现有的电池盖板的装配方式为保证足够的铆接强度,需要使用更厚的结构支撑块,从而导致极柱的质量更大、高度更高,增加空间占用,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极柱的制作工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产生废料较多、制造周期长、能耗高,增加制造成本,且极柱的质量较大,增加空间占用,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板,包括:

3、顶盖,设有极柱孔;和

4、极柱体,包括穿设于所述极柱孔的极柱体本体,所述极柱体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与所述顶盖卡接配合的环形卡槽;

5、其中,所述极柱体本体的内部中空且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具有开口。

6、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绝缘垫片。

7、可选地,所述绝缘垫片的内圈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卡板,所述第一环形卡板处于所述极柱体本体的外周与所述极柱孔的内壁之间。

8、可选地,所述绝缘垫片与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设有支撑垫片。

9、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顶盖之间的密封件。

10、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内圈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卡板,所述第二环形卡板处于所述极柱体本体的外周与所述极柱孔的内壁之间。

11、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底面的下塑胶板,所述下塑胶板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外周,所述第二限位板贴合在所述下塑胶板的背离所述顶盖的一侧。

12、可选地,所述顶盖的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环绕在所述极柱孔的外周,所述下塑胶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台;和/或

13、所述下塑胶板的底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圈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外圈内折形成连接板,所述极柱体本体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顶部敞口的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部的电芯以及上述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底壳的敞口端,所述电芯与所述盖板上的极柱体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体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安装在顶盖上,能够有效防止极柱体在其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进而确保极柱体的固定效果,且该种固定方式对极柱体的强度无要求,极柱体的内部设置成中空结构,连接片可以伸入至极柱体的内部与极柱体焊接连接,提升了电池壳体内空间利用率,同时极柱质量较小,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极柱体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工艺简单、效率高且无需摩擦焊、精机械加工等高耗能工艺,可显著降低极柱体的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2)与所述顶盖(1)之间的绝缘垫片(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3)的内圈朝向所述顶盖(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卡板(31),所述第一环形卡板(31)处于所述极柱体本体(21)的外周与所述极柱孔(11)的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3)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2)之间设有支撑垫片(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23)与所述顶盖(1)之间的密封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的内圈朝向所述顶盖(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卡板(51),所述第二环形卡板(51)处于所述极柱体本体(21)的外周与所述极柱孔(11)的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1)的底面的下塑胶板(6),所述下塑胶板(6)设置在所述密封件(5)的外周,所述第二限位板(23)贴合在所述下塑胶板(6)的背离所述顶盖(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2)环绕在所述极柱孔(11)的外周,所述下塑胶板(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相匹配的限位台(61);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2)包括顶板(221),所述顶板(221)的外圈内折形成连接板(222),所述极柱体本体(21)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222)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敞口的底壳(9)、设置在所述底壳(9)内部的电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底壳(9)的敞口端,所述电芯与所述盖板上的极柱体(2)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盖板及电池。该盖板包括顶盖和极柱体,顶盖上设有极柱孔;极柱体包括极柱体本体、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环形卡槽,极柱体本体的内部中空且具有开口。该电池包括上述盖板。本技术提供的极柱体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安装在顶盖上,能够确保极柱体的固定效果,极柱体的内部设置成中空结构,连接片可以伸入至极柱体的内部与极柱体焊接连接,提升了电池壳体内空间利用率,同时极柱质量较小,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极柱体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工艺简单、效率高且无需摩擦焊、精机械加工等高耗能工艺,可显著降低极柱体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窦俊青,肖湘,娄佳训,李文俊,赵云,张实景,俞会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卫蓝海博(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