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5021发布日期:2024-03-05 12:0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绝缘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绝缘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二次电池一般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顶盖组件,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并由壳体提供保护,顶盖组件密封设置于壳体的开口。

2、电极组件一般包括裸电芯以及包裹于裸电芯外周的绝缘片。绝缘片的端部需要与顶盖组件的下塑胶热熔连接。然而,绝缘片与顶盖组件热熔后的焊印表面有残渣、拉丝或凸包等残留物,在后续顶盖组件与壳体激光焊接时容易造成炸点漏气甚至导致焊接失效等不良问题;并且,绝缘片热熔工艺需增加热熔焊接工序,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且需要配置设备和场地,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的绝缘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2、一种绝缘片,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所述绝缘片包裹裸电芯时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增厚部位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供顶盖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包裹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裹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包裹区,两个所述第二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一包裹区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区;所述增厚部包括第一增厚区、位于所述第一增厚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增厚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增厚区远离所述第一增厚区一侧的第三增厚区,所述第一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二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三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当所述绝缘片包裹所述裸电芯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区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增厚区不相互重叠。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区与所述第二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包裹区与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痕。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增厚区和所述第二增厚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增厚区和所述第三增厚区之间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折痕或所述第二折痕对齐。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包裹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裹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包裹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一包裹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包裹区,所述第三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二包裹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区;所述增厚部包括第一增厚区、位于所述第一增厚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增厚区以及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增厚区远离所述第一增厚区一侧的第四增厚区,所述第一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二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四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三包裹区;当所述绝缘片包裹所述裸电芯时,所述第二连接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裹区与所述第二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包裹区与所述第三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三折痕,所述第三包裹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设置有第四折痕。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增厚区和所述第二增厚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增厚区和所述第四增厚区之间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折痕或所述第三折痕或所述第四折痕对齐。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在0.3mm-1mm之间。

10、上述绝缘片,由于增厚部位于筒状结构的开口端,增厚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的厚度,增厚部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由增厚部围设形成的开口端不容易产生变形,在后续电极组件入壳后开口端容易被夹持固定于壳体与顶盖组件之间,无需采用热熔工艺将绝缘片热熔于顶盖组件的下塑胶,从而可以简化工艺、降低电池单体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避免出现绝缘片与顶盖组件热熔后的焊印表面有残渣、拉丝或凸包等残留物,在后续顶盖组件与壳体激光焊接时容易造成炸点漏气甚至导致焊接失效等不良问题。

1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12、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13、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

14、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裸电芯及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用于包裹所述裸电芯;

15、两个顶盖组件,分别密封设置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开口。

16、一种电池,包括多个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

17、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

1.一种绝缘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所述绝缘片包裹裸电芯时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增厚部位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供顶盖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包裹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裹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包裹区,两个所述第二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一包裹区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区;所述增厚部包括第一增厚区、位于所述第一增厚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增厚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增厚区远离所述第一增厚区一侧的第三增厚区,所述第一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二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三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当所述绝缘片包裹所述裸电芯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区相互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增厚区不相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区与所述第二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包裹区与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折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增厚区和所述第二增厚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增厚区和所述第三增厚区之间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折痕或所述第二折痕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包裹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包裹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包裹区,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一包裹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包裹区,所述第三包裹区远离所述第二包裹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区;所述增厚部包括第一增厚区、位于所述第一增厚区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二增厚区以及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增厚区远离所述第一增厚区一侧的第四增厚区,所述第一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二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的端部,所述第四增厚区连接于所述第三包裹区;当所述绝缘片包裹所述裸电芯时,所述第二连接区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裹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区与所述第二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二包裹区与所述第三包裹区之间设置有第三折痕,所述第三包裹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设置有第四折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增厚区和所述第二增厚区、相邻的所述第二增厚区和所述第四增厚区之间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折痕或所述第三折痕或所述第四折痕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在0.3mm-1mm之间。

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

11.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如上述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绝缘片,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增厚部,所述增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所述绝缘片包裹裸电芯时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增厚部位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供顶盖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如此,由于增厚部位于筒状结构的开口端,增厚部的厚度大于主体部的厚度,增厚部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由增厚部围设形成的开口端不容易产生变形,在后续电极组件入壳后开口端容易被夹持固定于壳体与顶盖组件之间,无需采用热熔工艺将绝缘片热熔于顶盖组件的下塑胶,从而可以简化工艺、降低电池单体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马媛媛,赵艺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