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385发布日期:2023-12-14 03:3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缆隔热,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


背景技术:

1、光伏电缆是光伏发电站使用的电缆,常暴露在阳光之下,光伏电缆太阳能系统常常会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光伏电缆,所以光伏发电站所使用的电缆需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隔热性能以及抗拉性能。

2、电缆中的铠装层多为钢材,其包覆在电缆芯的外侧,易吸收外部的热量,然后在电缆内部形成热量集中区域,对电缆的使用造成影响,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隔热型光伏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电缆芯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电缆芯、绝缘层设置有三组,且呈“品”字型分布,三组所述电缆芯、绝缘层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屏蔽网层、石棉缠绕层、聚氯乙烯保护层;

3、所述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靠近外边缘层嵌设有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位于聚丙烯纤维层内嵌设有抗拉铠装件。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抗拉铠装件包括第一弧形部、斜部、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的圆形重合,所述第一弧形部靠近聚氯乙烯保护层的外边缘层,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聚氯乙烯保护层的内边缘层,所述斜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弧形部、斜部、第二弧形部为一体结构。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抗拉铠装件设置有多个,且呈环形阵列排布。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屏蔽网层的内侧且位于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填充物。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填充物为片状玻璃纤维。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通过在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靠近外边缘处嵌入一层聚丙烯纤维层,其具有质量轻、隔热性能好、抗拉性强的优点,能够综合的提高电缆的性能,使其具有较好的外层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热量传递给抗拉铠装件,使电缆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抗拉性能。

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通过改进抗拉铠装件的结构,其具有第一弧形部、斜部、第二弧形部,整体类型z型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挤压的能力,而且在挤压之后,依靠自身的弹性,能够恢复原样,增加电缆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包括电缆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芯(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电缆芯(1)、绝缘层(2)设置有三组,且呈“品”字型分布,三组所述电缆芯(1)、绝缘层(2)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屏蔽网层(4)、石棉缠绕层(8)、聚氯乙烯保护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铠装件(5)包括第一弧形部(51)、斜部(52)、第二弧形部(53),所述第一弧形部(51)与第二弧形部(53)的圆形重合,所述第一弧形部(51)靠近聚氯乙烯保护层(6)的外边缘层,所述第二弧形部(53)靠近聚氯乙烯保护层(6)的内边缘层,所述斜部(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部(51)、第二弧形部(5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51)、斜部(52)、第二弧形部(53)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铠装件(5)设置有多个,且呈环形阵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屏蔽网层(4)的内侧且位于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填充物(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3)为片状玻璃纤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缆隔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隔热型光伏电缆,包括电缆芯,所述电缆芯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电缆芯、绝缘层设置有三组,且呈“品”字型分布,三组所述电缆芯、绝缘层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屏蔽网层、石棉缠绕层、聚氯乙烯保护层;所述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靠近外边缘层嵌设有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位于聚丙烯纤维层内嵌设有抗拉铠装件。本技术,通过在聚氯乙烯保护层内且靠近外边缘处嵌入一层聚丙烯纤维层,其具有质量轻、隔热性能好、抗拉性强的优点,能够综合的提高电缆的性能,使其具有较好的外层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热量传递给抗拉铠装件,使电缆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和抗拉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沈大林,杭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霍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