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4904发布日期:2023-12-06 20:5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化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化成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成分容。在一些情形下,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电源通常与化成装置分开放置,导致电源线路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化成装置,可以改善电源与化成装置分开放置而导致电源线路较长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成装置,包括针床组件,所述针床组件包括:

3、支撑部件;

4、针床,可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以及

5、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针床上,并与所述针床的探针电连接。

6、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化成装置,由于电源组件设置于针床上,即电源组件与针床相集成,可有效缩短电源组件与针床之间的电源线路的长度,并可提高结构紧凑度及空间利用率。同时,针床可相对于支撑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件上,有利于实现针床沿第一方向进行抽出或推回,电源组件也可随针床同时移动,便于针床及电源组件的检修或维护。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9、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10、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

11、其中,所述针床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不仅可提高针床移动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针床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形成的整体的高度,进而有利于减小针床组件的整体高度,从而可减小化成装置的高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针床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导槽,另一者上设有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内;

16、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针床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导槽,另一者上设有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与移动件的配合,有利于提高针床与支撑部件相移动配合的连接可靠性,降低针床脱离支撑部件的可能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一移动件中设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一侧;

19、所述第二导槽和所述第二移动件中设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二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减小沿针床组件的高度方向的空间占用,进而有利于减小针床组件的整体高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支撑部件移动至抽出位置,以及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支撑部件移动至推回位置;

22、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定位件,用于在所述针床移动至所述推回位置时对所述针床进行定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床由抽出位置移动至推回位置时,即能够通过定位件对针床进行定位,利于针床准确地移动至预设定位位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上设有接触部和止位部;所述针床上设有接触配合部和止位配合部,所述接触配合部用于在所述针床移动至所述推回位置时与所述接触部摩擦接触,所述止位配合部用于在所述针床移动至所述推回位置时与所述止位部相抵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床由抽出位置移动至推回位置时,接触配合部与接触部摩擦接触,可对针床进行缓冲,并可限制针床随意移动;而止位配合部可与止位部相抵接而限制针床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处于所述抽出位置时,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止位部朝向所述针床的一侧。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配合部可无需向外延伸至与位于止位部背向针床的一侧的接触部接触配合,尺寸可以无需设置过大,进而有利于简化接触配合部和止位配合部的结构。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上还设有第一引导部;在所述针床处于所述抽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引导部位于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针床的一侧,用于引导所述接触配合部移动至与所述接触部摩擦接触。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对针床的移动进行缓冲,降低接触配合部直接与定位件相撞击的可能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承力件,所述承力件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针床在所述针床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针床沿所述高度方向移动。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床受力相对于支撑部件移动时,即可与限位部相抵,以限制针床继续移动。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上设有至少一个垫件,在所述针床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支撑部件移动至推回位置时,所述垫件与所述承力件一一对应,且所述垫件位于所述针床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床处于推回位置时,垫件即位于限位部与针床之间,若针床受力而沿自身高度方向移动时,即通过垫件与限位部相抵接;在针床相对于支撑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垫件可与限位部相分离,可减小针床与限位部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利于提高针床移动时的顺畅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承力件的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针床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用于与所述针床相连接。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紧件便于锁定针床,以限制针床相对于支撑部件移动。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组件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针床上,用于调节所述针床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位置。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节针床相对于支撑部件的位置。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39、安装件,设置于所述针床上;以及

40、调节件,可调节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调节件的一端用于抵接所述承力件或所述支撑部件。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调节件施加力,调节件抵接承力件而能够驱动针床相对于承力件或支撑部件移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简单,且利于实现微调。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为dc/dc电源组件。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ac/dc电源组件而言,dc/dc电源组件发热更小,对其他部件干扰小,可实现与针床相集成而处于同一空间。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多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针床上。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维护或更换其中一个或多个电源模块,便于电源组件的维护和换型。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包括:

47、第一支撑件;

48、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以及

49、第三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

5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相连接,能够作为针床用于安装针床的其他部件的支撑基体,也便于电源组件的安装设置。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5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第三支撑件形成的整体的高度,进而有利于减小针床组件的整体高度,从而可减小化成装置的高度。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包括:

55、支撑体,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以及

56、探针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57、其中,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体可为探针机构和电源组件提供支撑,便于探针机构和电源组件的安装放置。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机构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体沿第二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

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针机构能够相对于支撑体沿第二方向b移动,便于调节探针机构的位置。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还包括:

62、导向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63、滑动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部;

64、其中,所述探针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上。

6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针机构可通过滑动部在导向部上移动,利于提高探针机构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机构包括:

67、探针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以及

68、多个探针,依次设置于所述探针安装件上;

69、其中,所述探针安装件上设有多个安装部,所述探针与所述安装部一一对应;所述安装部包括多个子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对应的所述探针择一设置于所述子安装部上。

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针安装件可以同时为多个探针提供支撑和安装,多个探针可分别与电池的极柱电接触。探针可选择安装于对应的安装部的任一子安装部上,使得探针在探针安装件上的位置可调节,能够适应于不同类型或尺寸的电池。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机构还包括探针侧护板,所述探针侧护板设置于所述探针安装件上。

7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针侧护板可以为探针提供防护,降低探针受外部干扰的可能性。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侧护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7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空气流动,以利于散热。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探针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移动。

7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探针机构相对于支撑体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可通过锁定机构限制探针机构移动,利于提高探针机构的位置的稳定性。

7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78、锁定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

79、活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探针机构上;以及

80、锁定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上,用于与所述锁定部锁定配合。

8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活动件,即可使活动件带动锁定配合部移动,以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相锁定配合或相分离。

8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用于提供使所述活动件上的所述锁定配合部朝向所述锁定部移动的力。

8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持续锁定配合,有利于提高锁定效果。

8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探针机构上;所述固定件具有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上开设有活动通孔;所述活动件包括:

85、活动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活动通孔;

86、凸缘部,设置于所述活动部上,并与所述限位段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限位段之间;以及

87、压紧部,设置于所述活动部上,并位于所述限位段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所述锁定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压紧部上。

8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活动部施加力,使活动部相对于限位段远离锁定部移动,弹性件即限位在凸缘部与限位段之间并对凸缘部施加反作用力,同时压紧部带动锁定配合部移动,以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相分离,即可调节探针机构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在撤去对活动部施加的力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可使凸缘部远离限位段移动,凸缘部即带动活动部和压紧部靠近锁定部移动,锁定配合部即与锁定部锁定配合,即可锁定探针机构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

8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限制部,所述活动部上设有限制配合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限制配合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活动部在所述活动通孔内旋转。

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限制活动部在活动通孔中旋转,以利于提高压紧部移动的稳定性。

9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机构上开设有解锁通孔,所述活动件具有解锁部,所述解锁部由所述解锁通孔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解锁通孔并从所述解锁通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部。

9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解锁部施加力以推动活动件,可使锁定配合部与锁定部相分离,即可实现解锁。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设置于支撑体上。

9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量化探针机构的移动距离,进而提高探针机构移动的准确性。

9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床还包括指针,所述指针设置于所述探针机构上,且所述指针的针端位于所述标尺的一侧。

9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直观地判断探针机构的移动尺寸。

9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成装置还包括压床,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压床上。

9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电池进行化成和/或分容时,可以通过压床承载电池,以便于电池与针床电接触。

9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床包括:

100、支撑组件;

101、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以及

102、托承件,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

103、其中,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10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承件能够托承电池,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托承件靠近或远离针床移动,便于电池与针床电接触。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床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端具有避让空间,用于在所述针床从所述后端抽出时避让所述针床。

1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床需要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部件抽出移动时,即可从压床的后端抽出,不易干扰用户或其他化成装置进行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